城市生病了……
有很多时刻,艰难、悲伤、恐惧……
可也会有一个瞬间……
让人感动而心生力量……
会有那么一刻,让你相信善良……
2月9日晚18时30分,载有6名海门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东航包机平安降落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作为南通市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三批队员,范卫新、徐俊、范杰、施红娟、沈红菊、张倩,六个闪亮的名字必将镌刻在海门医疗援外记录上。
谈及奔向前线的感受,医护人员们坦言:“当我们看到身处疫情一线的年轻孩子们,个个也就是二十出头,他们穿着隔离服,换衣服时那种义无反顾的表情,就觉得很感动。心里也会觉得恐惧和担心。因为是医务人员,穿上白大褂,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今天零点,睡梦中的我被手机铃声吵醒,原来是通知我们出征武汉。”范卫新说。根据省卫健委安排,在大年初一接到支援湖北的命令后,她和同事们一直紧张待命,随时准备出发。
早晨8点30分,简短的出征仪式后,她们乘车去南通,随后参加了南通的出征仪式。
南通市支援湖北医疗三队成立临时党支部,范卫新任临时支部书记。上午10点多,她们出发去南京禄口机场,乘坐的东航包机机下午5点左右起飞,直飞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
飞抵武汉后,将根据当地的统一安排,加入抗击疫情一线。至于何时返程,没有明确时间节点,得根据疫情变化和上级安排。
范卫新说,这次他们6个人中有两名医生四名护士,其中3位为病区护士长。除了她以外,还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俊;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范杰;感染科病区护士长施红娟;呼吸肾内病区护士长沈红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张倩。
范卫新今年43岁,孩子读高二,丈夫在市纪委监委工作。1月24日,范卫新就向市人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她写道:“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受党教育多年、医院培养多年,作为呼吸内科的护士长,值此严峻形势下,我郑重向院领导提出申请,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去,与其他医务工作者、与全社会共同努力,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她郑重的表示,“在严峻的疫情态势下,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不上,谁上!希望用我们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与疫情奋战,来展现我们南通援鄂医护人员的使命和担当!”
医生范杰家境优渥,还是个二胎家庭。医生徐俊四十出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两人都是后半夜接到紧急通知出征的,先前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工作铺垫,院领导深夜打电话时也有顾虑,不想两人二话不说就答应得下,丝毫不拖泥带水,让人十分感动。
张倩是“90后”,徐州人,海门媳妇。得知消息后,主动报名请战,除夕夜连夜从徐州自驾8小时赶回海门。“时隔5年再到禄口机场,五年前是去巴厘岛度蜜月,今天是去援鄂抗击疫情……”她到达南京后发朋友圈说,“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期待春暖花开,愿我们都能平安归来。
采访中知悉,海门市人民医院6名医护人员,与南通市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三批其他24名队员集结后一起出征支援湖北。南通支援武汉的30名医护人员中有10名医生,20名护士,剩余人员来自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人民医院。省里要求五家医疗单位每家派出两名医生、四名护士。
清晨伊始,知悉六人即将出征武汉的消息,医院各个科室自发行动起来,各病区的医生、护士们纷纷提早赶到医院,将配发的防护装备送来。“稀缺的N95医用口罩、防护服、防护镜、防溅面板……”。“我们缺点不要紧,你们到武汉去,肯定用得着……”话说了没几句,不少人都泪湿了眼眶。
干扰素凝胶、感冒药片、维生素片,凡是想到的常用药片,医院和热心的同事们都备齐了。
加上常用的生活用品,整整装满了23只大航空箱,每只箱子都塞得满满当当,没留一点空隙。
为了谨防丢失,每个航空箱拉手处和面板上都用鲜艳的彩纸贴上了编号,1、2、……23,贴心的办公室同志还为每人准备了只双肩包,里面装随身零食和身份证等物品。
送行时,6名医护人员的家属都来了,大家热泪盈眶,深深拥抱,耳旁叮咛,纵有万般的不舍,但大家藏在了心里,只是不住地挥手,望着远去的飞鹤大巴,家属们在寒风中站立了许久。
在新型肺炎疫情面前,无数人化身勇敢的逆行者,前赴后继奔向前线。
“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钟南山
黑夜之后就是白昼,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我们一定会迎来最为明媚的暖春。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吴璟、顾熠、杨雪燕 / 文
陈新龙 / 摄
朱清渊 / 剪辑
朱慧 /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