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今天上午,南通第二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2020年02月10日 10:12:38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月10日上午,从南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再传喜讯,继2月6日南通首批患者2人治愈出院后,第二批患者3人也顺利出院。

  第二批患者3人,分别为32岁的钱先生、36岁的周先生和57岁的徐先生。钱先生常住武汉,南通海安人,1月25日因发热、咳嗽入院,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PCR结果为阳性;周先生在武汉经商,南通启东人,1月20日返通,1月22日出现发热,在启东当地医院就诊,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转至南通三院隔离治疗;徐先生在武汉从事建筑行业,南通如东人,1月17日返通,1月27日因发热、咳嗽入院,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

  针对患者病情,以南通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南通三院副院长韩旭东为组长的医疗救治团队科学施治。团队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为根本指南,发挥三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率先采用干扰素、克力芝+阿比多尔抗病毒,联合由院长蔡卫华亲自牵头组织中医学部组方“抗新冠1号”、“抗新冠2号”、“抗新冠3号”。中西医结合并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疗效。此外,医护人员还从心理层面对患者加强疏导,加速患者康复。

  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病情逐步改善,已连续多日体温正常,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胸部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隔天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算检测为阴性。根据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经专家组评估,符合确诊病例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IMG_0297(20200210-100238).JPG

  做一束光,照亮患者黑暗的路

  上午,三位康复的患者从病房走出来时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跟医务人员深深鞠上一躬,感谢医务人员对他们精心的治疗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而医务人员却说,他们最应该感谢那个勇敢的自己!我们只不过是那一束温暖的光,照亮黑暗的路,帮助他们披荆斩棘。

  医务人员兼保姆  患者享受“超VIP”服务

  入住隔离病房,是很多人觉得很神秘的事,这个病区跟其他病区有何不同?医务人员在里面都做了些什么呢?

  答案在这里!医生每天查房、问诊,通过对讲机对护士站的护理人员发布医嘱……护士们每天忙着抽血、做治疗、采咽拭子、采肛拭子、摆药、发药、吸氧、抽血气……整体与其他病区无异,服务却大不相同。

  隔离病区除了常规诊疗工作以外还承担着对患者生活上的照护,提供宾馆级“超VIP”待遇,一日三餐送到床边、陪聊、收垃圾、冲开水,甚至提供“代购”和“跑腿”服务。然而,跟宾馆不同的是,医护人员提供的每一个小小帮助,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他们都需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穿着笨重的长靴,稍有疏忽,就可能被感染。

  他们想法设法替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患者想吃榨菜代为购买,想吃苹果联系水果店,不喜欢喝稀饭就联系食堂改盒饭,尽量做到每餐都不重样。为了方便患者购买生活必须品,护士长王园园把医院小卖部的二维码贴在每间病房门上,患者可以自助微信购物,并由医务人员递送进相应病房。患者家属来送东西,护士长安排外勤工人到医院门口接应。某位患者早餐不喜欢包子和稀饭,要求吃鸡蛋和牛奶,中午要求喝汤,医务人员主动联系营养科满足需要。是不是“超级VIP”?

  心理减负,从绝望到希望

  因为害怕,大部分刚入院的患者情绪都比较低落。心理疏导尤为重要, “陪聊”是医务人员每天的重要工作之一。

  此次出院的徐先生,刚入院时可以用绝望来形容,甚至掏出袋子里仅有的300元钱对护士说“这个钱,我怕是用不上了,送给你,擦擦干净还能用……”,因为心里负担特别重,医务人员对他特别关照,几乎每个人见到他都会宽慰他几句,告诉他,这个病没有那么可怕,不要胡思乱想,好好治疗,很快就可以好起来。

  晚上九十点钟,甚至后半夜,徐先生也会按动床头的电铃,护士们问,“你有什么需要么?”他总说,“你先过来撒”,护士们二话不说,马上赶到。“其实没啥事,他就是害怕,希望有个人陪着他说说话。他每天晚上都要靠安眠药度日。”医护人员这样告诉记者。后来,护士长王园园安排了另一位病人跟他住在一起,“旁边这个人是谁?”护士长说,“跟你一样的确诊病人,两个人住一起,你们可以说说话,也有个伴。”当时,徐先生激动得都快哭了。

  随着病情好转,如今徐先生仿佛换了一个人,心情变好了,话也变多了,跟护士长说“还是家乡人民好啊。我在这里有吃有喝好睡觉,都舍不得走了,回去还得自己烧饭……”

  此次一起出院的钱先生,心理上也曾有些小担忧。他告诉护士长,担心出院后周围的人都离自己远远的,连看待家人都异样眼光。护士长李雪梅跟她说,“现在特殊时期,别人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自我保护,咱们得对自己负责和对家人和社会负责,等出院回家度过14天的隔离期,大家一定会重新接纳你。你现在不是一个人,我们跟你一样,也不回家,疫情结束了也会自我隔离,陪着你呢。”就这样,钱先生的心理负担逐渐减轻了,也更积极地配合治疗了。

  开启正确住院方式,你就是隔离区最棒的仔

  这次的出院患者中,周先生是护士长李雪梅眼中的“模范病人”,每天积极乐观,特别配合。记者采访时,周先生说“刚被确诊后的一两天也有点焦虑,但是很快调整过来,我和爱人在武汉打拼了十七八年,中间经历了一些事情,认真思考过这些突发问题, 买了不少保险,最坏的打算都安排好了,也就不焦虑了。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配合好医务人员,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精神状态。”

  周先生的爱人也被确诊患上了新冠肺炎,在启东当地医院被隔离治疗,但他乐观依然。“我们俩互相打气,我们都还年轻,体质好、症状轻,早隔离、早治疗,家里还有老人和小孩,不能自己吓自己,生命很脆弱,活着就好好享受每一天,我们好好配合治疗,一定可以顺利度过难关,何苦庸人自扰?”“医务人员一直鼓励我,让我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我知道都是为我好,所以听话照做。回去后,我还要好好坚持最后的14天。”

  相信自己,相信医务人员,坦然接受、乐观面对,这才是隔离病区“最棒的仔”。

  医务工作者的心里话

  采访中, 医务人员表示,医院隔离病区属旧楼改造,生活条件相对简陋,但每位医务人员都竭尽全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每位确诊患者提供最贴心的生活照料,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充当好这个“临时亲人”。“我们全副武装,干啥都不方便,说话用喊,走路不快,动作笨拙,脑子感觉缺氧,经常刚想起的事一出门就想不起来,但我们一定会牢牢记住每一患者提出的需要。因为,我们是他们此刻唯一可以信赖的人。”

  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一束光,融化心灵的冰雪,照亮黑暗的路,带领更多患者走出泥潭,踏上回家的路。

  (来源: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陈志斌 通讯员/林卉芬/王晨光/葛锋  掌上南通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