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放门口了,祝元宵快乐!”今天上午,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扬中市人民医院的朱玮晔的手机上,收到了这样的信息,送饭来的,是同组另一名队员。“元宵快乐,一起过节!”朱玮晔在回复时,附上了一个笑脸。
“门外有一个袋子挂在把手上,打开一看,是一份汤圆,顿时觉得心里都是甜甜的。”朱玮晔说,这是她长这么大,过得最特别的一个元宵节了。
“这已经不是老师第一次给我们带饭了”,朱玮晔告诉记者,由于排班不一样,有的人是早班,有的人是晚班,经常会有人赶不上酒店供应的饭点。为了让每个人回到宿舍都能有一顿踏实的饭菜,大家经常会在群里询问带饭需求,互相帮忙。带回来以后,为了减少接触和不打扰休息,也都是悄悄放在门口,再在群里发一条微信提醒。
“有一天下班回来已经半夜了,一觉醒来就错过了早饭点,肚子饿得咕咕叫,正在发愁今天是吃红烧牛肉面还是老坛酸菜面呢,群里消息响了,镇江四院的陶华奎老师给我们都带了早饭,顿时开启了一天的好心情。”小朱说,她和同样来自扬中市人民医院的同事王玉都是95后,是镇江医疗队中年资最浅的队员,所以队里的老师们在生活上对她俩都很关心照顾,工作中也常常给与帮助和指导。
“虽然我们在出发前互不认识,但是通过这几天的相处,早就是熟悉的同事、亲密的战友了。”小朱说,在异乡战“疫”中,战友们的照顾,家乡亲友和同事们的关心,让他们在前线拥有了最安心的依靠、最强大的力量。
“在医院里,我们不管来自哪个城市哪个医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江苏’;在这场战‘疫’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人’,希望祖国能早日康复。”这个95后姑娘还告诉记者,他们悄悄做了一个约定,“来年,我们还要一起再来武汉看樱花。”
(来源:江苏广电镇江中心站/冯源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