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有一群来自江苏身穿白色战衣的姑娘和小伙子,他们从事着辛苦又危险的工作。厚重的防护之下,就连每天接受救治的患者都认不出来他们是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江苏。
江苏援湖北一线护士日记:
张双圆 90后 江苏省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工作地点: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好几个气管插管的患者病情还是很重,要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戴着几层手套,病房里不能开空调,护目镜和面屏一会儿就都起雾了,给操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摸到了血管但针却进不准,有2个人只差1毫米就进去了,我扎得都快要失去信心了。20床年轻女士要打留置针,特别怕疼,血管又很细,其他护士实在打不上,叫我过来帮忙。我在她手上仔细地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打针的、弹性还行的血管,绑好止血带,消毒,绷紧皮肤,瞄准血管,迅速进针,然后见回血送针、退针一气呵成,贴膜贴好,输液通畅,我做到了“一针见血”。
刚起身,19床阿姨的留置针不太好,她说手要一直按着才滴,松了就不滴了。我一看手背留置针就知道是针贴壁了,贴膜也卷边了,还贴了几道胶布固定,贴膜刚好在手背关节的地方针柄有点悬空。我立马端起治疗盘准备消毒更换敷料,我戴着手套撕胶布特别粘手,生怕把针给扯出来了,小心翼翼地调整穿刺点的针尖位置。更换好贴膜,阿姨的手终于自由了。阿姨直夸我专业,在我转身离开到门口时,我听到了一句话:“他们是江苏的”,我心里乐开了花!
输液通畅和一针见血使我非常开心。更加体现了我的专业和技术。病人自己都怕疼,紧张不放心,我们的心理压力就更大。其实,难打的不是针,而是人。面对困难和难度,我们挑战自己,克服困难就能胜利!
侯亚玲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江苏医疗队第三批队员
清晨江面刮起了大风,屋子里的隔板哗哗作响,这个特别的方式或许是在喊我起床,因为今天我要上战场了。 吃完早餐,大巴一路颠簸把我们送到了院区,医院很大,却只停着接送医护人员的车辆。大厅里面还留着党员们“共赴前线”的誓言。 上班的战友们伙伴们迅速有序地穿着防护服、隔离衣,戴好护目镜、防护面罩,相互监督检查。我们都知道,保护好自己就给了患者更多战胜疾病的希望。内层的衣服湿了又干了,四个小时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了,但依然很漫长,因为浓重的呼吸,笨重的鞋子和朦胧的视野。 战斗刚刚开始,每一次都会更加熟练,相信自己,相信武汉,待到樱花烂漫时,武汉一定会再展笑颜。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祖名 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朱妍 通讯员/孙蔚佳 编辑/韩瑜 徐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