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今天(2 月 1 日)凌晨 0:10,江苏第2批援湖北医疗队接到一则通知:早上 7:30,全体穿好防护服在大厅集合,8:30 到对应的病区与主任、护士长对接、交班,交班结束后就开始排班,中午 12 点,第一班人员正式上岗。这意味着,139名江苏队员正式上岗接替当地医护岗位,有效缓解当地临床一线的压力。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杨乐接受我苏网记者采访
“ 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准备好了!”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常州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周曙俊告诉记者。据了解,之前江苏医疗队队员准备去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新开的一个病区。1 月 31 日晚情况有所变动,队员们一直开会讨论到深夜 11 点多,根据入驻医院的临床需求,江苏医疗队 139 名队员分成三组,每组对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一个病区的医疗护理工作,这三个病区不是之前第一批江苏援湖北队员对口的病区,也就是说,江苏医疗队接手的病区是当地医护人员一直坚守的岗位。周曙俊表示,一想到武汉的同行们已经苦苦支撑了这么久,自己的心跳就开始加快,一心要尽快完善各项制度流程,要尽快进入临床。“ 武汉的同行们无论是体力、精力还是心理压力应该或者已经到了临界状态,他们凭着守土有责的信念撑到现在。我们是来自后方的生力军,每个队员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定要发挥好作用,”周曙俊说道。
作为全队唯一的中医师能参加这次医疗援助,常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中医师王一获悉援助方案有所变更,对相应防护流程也做了一些修改。这几天,除了和队员一起培训练习外,他一有时间就查阅资料,查询循证中医药学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的作用。“重新再模拟、再训练、再考核,确保人人过关,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我一定要肩负起发扬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我已经准备好了。”王一表示。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ICU 主管护师陆素英到凌晨一点多才睡,按照要求,所有人对自己的房间都进行了深层消杀,早上稍起晚了些,错过了统一的早餐时间,于是她准备吃泡面。面刚泡好,就接到了通知,要到驻地医院去实地考察,顾不上吃面,就匆匆忙忙跟着 “部队”出发了。武汉天气阳光明媚,徒步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陆素英边走边在小本本记录路线,回去给小伙伴们分享。“省得他们到时候不知道怎么走。进入院区后,我仔细观察病房环境以及感控的分区,并且向医院相关负责人了解具体情况。虽然,我们并没有接触患者,但也是全程防护,算是提前体验长时间穿防护服、戴着 N95 口罩和护目镜工作的感觉,是有点闷,不过,还行,能坚持!”对即将工作的病区,陆素英心里更有底了。“来吧,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实战演练 ”。
目前江苏医疗队员们各个精神饱满,摩拳擦掌,随时准备进驻一线。常州市肿瘤(第四人民)医院 ICU 主管护师 袁涛在前一晚,决定和王涛把头发剪短一点。“有人问,天天训练同样的操作,会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其实并没有,我们都知道这些操作的重要性,防护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我们的战斗力,我们要做到万无一失。我们的防护原则不变,但是感控流程有所微调,到了临床,可能还要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进行再调整。一切为了更好地救治病人,为了这一切,人间值得!”
昨天,江苏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最年轻的一位战友、常州二院呼吸内科护士高婷曦迎来22 岁生日。因为团队纪律不允许聚餐,也没有蛋糕,大家微信群里送去的云祝福显得弥足珍贵。而她的生日愿望就是希望大家早日凯旋!“我们就要走上一线,在她 22 岁生日第二天,我相信,当她回首往事,这个生日将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生日。在父母、同事眼里,她还是个孩子。但是在这里,在疫情救治第一线,她就是一个‘ 战士’。在这里,我们共同的名字是战士!”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ICU 护师王舒亚告诉记者。
(来源:江苏广电常州中心站/汤琤 通讯员/常州卫健委 编辑/徐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