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张庆,江苏扬州人。江苏省作协会员,扬州市诗歌学会副秘书长,设有扬州文艺家张庆工作室。个人著有《古城情思》(摄影/散文诗集)。
生活就像收藏,许多人间的味道经过岁月的流转,深藏于扬州的大街小巷。年味,就是其中最为浓郁也最值得珍惜的。扬州有五百多条小巷,百姓们毗邻而居,休养生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安逸。到了过年时分,仿佛要对全年做一个小结,情感以过大年这一形式得到释放,巷道里被喜庆氛围所包拥,一切事物都换了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穿行于小巷,你可以听一些老扬州讲述着传承已久的习俗,因生动而不断地浮现,并未因为年代久远而褪色,反而逐渐鲜艳亮丽起来。偶遇原本熟悉的顾女士,她的叙说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摄影:何伟
她父亲是在四岁时,跟着哥哥由江都张刚投奔徐凝门城门口开沙器店的祖母。父亲后来在常府巷的豆腐店做工,认识了结识了操持豆腐店的母亲。她家住在徐凝门的余总门,巷子两边有各五进院落,巷子南口是城墙,北出口有两扇厚重的大门。南首第一家为房主余家,巷子东路北头是房主吴家,这一块本来就是余家和吴家的房产,只是后来公管,有了更多的住户。因为城市建设需要,这儿现在成了绿化带。顾女士在家是老大,有两个弟弟。她从父母那儿学到的习俗,基本都是老扬州的做法。
她说印象中,过年都是按照扬州的老规矩:三十晚上零点未到,家家就抢着放鞭炮,似乎谁抢了先,谁就会在新的一年得到更多来自上天的眷顾。然后是贴福字封门,这才进入梦乡。正月初一早上醒来,开门叫做开财门,第一件事还是放鞭炮,点斗香,祭祀先祖的必经程序,大抵是祈愿先祖们保佑平安的意思。
母亲会走近熟睡孩子的身边,叫醒孩子之后,要孩子先摸一摸枕头底下——枕头下有惊喜(除夕夜母亲所准备的新年礼物,一般是小红包,上世纪七十年代大约是几角钱),其实孩子在睡前就知道枕头下有红包,这个觉睡得当然踏实。母亲会念叨着:“要得发有新袜,要得富有新裤”,忙着拿出新衣服给孩子们换上。孩子们拆开红包,就盘算着用这些钱能买多少小炮仗,或者小零食,女孩子首先想到的是到小摊子上买一朵装饰花戴起来。
早餐是吃圆子,描有金线的碗边,绘着吉祥图案,碗里盛有四个圆子,寓意事事如意,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圆子是实心的,蘸着老红糖吃,一年都会甜甜蜜蜜。如果碗里放几粒枣子,那一定是专门祝愿新婚的儿子媳妇多子多福。吃完圆子,来点餐后水果,剥开橘子表皮,那一瓣瓣的果肉很甜,吃了叫做走大局,行大运;再来点云片糕,只需几片进入口中,似乎便能步步登高。
那时小辈们大早给长辈拜年,一般在早上十点之后,如果长辈还没起床,不能惊动,忙了一年,让他们安安稳稳睡个“元宝觉”。只能在堂屋里候着,等长辈们起床推门而出,举手作揖,一声恭喜,自然引得红包来。
正月初一全天是不用烧菜炒菜的,叫做“断生”,大约是不能一年忙到头都得不到歇息的意思。中午就吃年三十晚上准备的饭菜,加温一下即可上桌。几个大菜:红烧肉,红烧鱼,是桌上的当然主角,象征日子红红火火、年年有余;一大砂锅杂烩端上来,配料有十多种,寓意“全家福”;至于豌豆百叶,取其安安稳稳谐音;水芹百叶,表示路路通畅;用筷子从锅里捞出水粉,一次越多越好,寓意顺顺当当,水粉就是过去菜场里放在水里泡着的鲜粉丝,口感极为滑爽。酒水就看各家喜好,一般男士大都喝白酒,女士来点红酒或米酒,饮料以果汁、茶水为主。杯子不能空,大家频频举杯,要的就是热烈气氛,欢快情怀。

记得大人一再关照,全天都不允许扫地,“别家作勤外作懒的”。到了天黑清扫地面时,也得往家里扫,是要聚财,第二天才能装袋拎出去倒了;洗衣机也放假一天,所有换洗衣服不去碰,过两天再洗;有的人或许觉得一年到头有点儿“背”,家里老人会说:“你大年初一要走福运门呢”!还有一些讲究,如一般不吃药,或者吃时不说出口;女孩子不上锅灶,要不然到婆家去还不受累?针线活不做,怕戳了手指见血,不吉利,等等。
街坊邻居迎头打个照面,连忙笑脸相对恭喜发财,说些喜话表达祝福。在单位上班的,看到大门口提前竖个戗牌写上通知,定于几点团拜,省得再各家跑费时又费力。平时难得见面的亲朋好友,以前是靠打个电话、发条短信拜年,现在是微信、朋友圈致意。正月初一就这么忙碌又开心,很快就度过了。接下来,等着第二天:大年初二,回娘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