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越来越近,各大互联网金融巨头的红包支付大战蓄势待发。记者注意到,互联网企业计划在春节期间发放的现金红包规模已达百亿元。快手、百度、阿里巴巴、苏宁金融、京东金融、拼多多等均已加入战局。你会想着去薅羊毛吗?会不会想到信息安全隐患?
自从互联网企业发红包成为“新年俗”以来,每年出来撒红包的企业只见增加,不见减少。最引人关注的要数“谁跟央视春晚牵手了”,今年,快手接棒BAT,成为第四家在央视春晚发红包的互联网巨头。
支付宝集五福活动作为新年必玩的常规项目,也还在继续。并作为2020春晚独家电商合作伙伴,淘宝将在除夕夜为5万个消费者清空购物车等。微博的红包玩法与支付宝的类似。用户在微博集齐6种开运卡,即可合成鸿运红包。此外,腾讯微视为用户准备了10亿现金红包,百度的“好运中国年”红包活动拿出5亿现金红包等等,春节网络红包大幅度提高用户活跃度与参与性,能够即时汇聚大量流量,谁也不甘落后。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
“因为只要流量足够大,各种活动方式或者组织方式都会蔓延得比较快。毕竟春节是全国人民都参与的一个节日,本身就拥有很大的流量池。所以,谁也不会放过这个一年一度的传统红利。网络红包,它充当人与人之间的‘敲门砖’,甚至是社交纽带的作用。对于老客户来说,能够提高留存及激活消费。另外一方面可以提高拉新的能力。”
抢红包活动中,一些用户觉得好玩有趣,很热闹,但也有部分用户表示兴趣不大。主要是看着各家平台瓜分的红包数额很大,但真正抢到手后可能就几块钱,几十块钱。这中间却需要用户去注册、拉人、做任务等,时间成本也不低。不过,莫岱青表示,从她的观察来看,用户的参与度仍在提升,因为平台很多,用户的选择余地较大,所以会相对分散一些。记者注意到,截止到1月19号,就已经有1.2亿人在支付宝上集齐了五福。
“红包大战”说到底就是要实现对用户的争夺,包括用户注意力的争夺,并通过红包余额在自身生态内的消费,实现用户的留存。互联网巨头旗下的各金融平台为了留存用户也增加了新打法:白条、信贷、理财等。不过,要花掉这些红包,各平台基本都要求用户先完成实名认证、绑定银行卡等操作。在一些平台,用户被要求将红包提现到平台指定的金融账户,通过要求的支付方式在平台场景内使用。
有的平台还要求用户选择绑定通讯录、分享位置、注册信贷平台、面部信息录入、声音识别等。对于这些,莫岱青表示,用户在抢红包时要多留个心眼、注意安全:“一旦与用户的银行卡绑定以后就不再只是社交游戏了,因为这也包含了个人手机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如果这些被不法分子利用的话,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