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语|人大代表彭宇竹:互联网+ 让医院不止看病救人

2020年01月17日 17:03:3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1月14日—1月18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南京召开,江苏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带着百姓期盼,肩负履职责任,代表委员们激情赴会,积极建言献策。今年他们关注哪些领域?都有哪些小梦想?一起来看!

  我苏网讯 记者/刘嘉 刘家欣(实习)

  江苏省人大代表,南京鼓楼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彭宇竹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有两大块的内容,让她感受特别深。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里面讲到了产业企业的转型、先进制造业平台的搭建,科研创新体系、平台技术等等,可以说江苏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在全国起到了引领作用。”第二个就是十项民生实事。“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育,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保障。”今年上会,她带来的议案,正是这两方面的结合。

  长久以来,医院都是看病救人的怎样把医院、医生的作用向前延伸,实现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管理?所以,彭宇竹提出了关于构建全区域人口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管理应用体系的意见

  “这其实是个大工程,不是仅仅依靠医院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所有医疗机构,包括预防机构、政府的管理部门,相应的政策配套等等。”彭宇竹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标准规范,真正做到专业、有效、标准。

  她给我苏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患者生病后,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去医院就医。现在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而有些医院门庭冷清。但其实,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严重程度,医疗干预手段应该是有差异的。有的适合中医,有的只要吃药就可以治愈,有的则要去三级医院就诊,这些都需要专业化的、标准化的指导。而实现这些的平台,就是互联网+医疗。

  同时,彭宇竹也看到,现在人工智能在医院的落地已经很多了,比如很多人体检发现有小结节,在这个方面的诊断,就可以运用AI技术解决,100多层片子,只需要50秒,就能出结果,而且特异性、准确率比专业医生还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为患者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通过创新和技术手段,最终优化医院医疗。她也希望,今后可以看到更多大数据和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戳看专题:“强富美高”再出发——2020江苏省两会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