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塘交通站旧址。
近日,中共华中局月塘交通站旧址修复工作正式启动。据了解,抗战时期中共华中局月塘交通站旧址由于长期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房屋已坍塌。为了保护这一重要革命旧址,仪征市月塘镇政府收购了该建筑,并提出了修复和周边环境改造方案。
修旧如旧保持历史原貌
这可不是一座简单的老屋,抗战时期,这里曾是中共华中局城工部月塘集地下交通站,当时从上海通往新四军军部的多条地下交通线都经过月塘,月塘成了长江两岸抗日人员、物资运输的重要中转站,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曾于1942年在这里担任过站长。
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洪军表示,一定要把交通站修复好、保护好、利用好,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使其打造成红色传统教育基地。据介绍,1991年,吴学谦来扬州时专门到月塘寻找当年工作过的交通站,并与房东亲切交谈。同时这里也是苏皖支队司令员陶勇的指挥部和仪征边区政府所在地,历史地位非常重要。
三条地下交通线必经之地
据仪征市党史办负责人介绍,1942年中共华中局城工部在仪征月塘集建立交通站,当年9月,吴学谦任交通站负责人。月塘交通站连接三条交通线:一是在镇江渡江,经瓜洲、乌塔沟、新集、龙河、新民集、月塘,然后再经樊集、大井赵、东旺庙、汊涧,抵达淮南根据地中心区和新四军军部;一是渡江后在十二圩一带上岸,经新城、龙河、新民集、月塘到根据地;一是由龙潭、下蜀一带渡江,在大河口、沙窝子一带登陆,经枣林岗、月塘到根据地。
曾通过月塘交通站护送的重要人员有:1942年9月,从上海转移到淮南根据地的中共江苏省委领导机关及区委以上负责人;由江苏省委组织安排,到淮南根据地办学的上海市之江、大夏等大学的20多名教授、助教和120多名学生,南通农学院部分师生,知识界著名人士胡风、韦悫等;1943年,潘汉年、刘晓经月塘、胥浦渡江到江南敌占区;1943年4月,抗大九分校近千名干部、学员,在校长刘季平、教育长杜平率领下,渡江后经胥浦、月塘进入淮南根据地;1944年12月,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率第三旅第七团及300多名地方干部,经仪征分批渡江,南下苏浙皖边区;谭震林、江渭清、陈光等淮南、苏南根据地的党政军负责人经仪征往来于长江两岸。此外,不少重要文件均通过月塘交通站传递,许多军需物资,如布匹、弹药、医疗用品等,通过这里运往华中根据地,新四军二师支援六师的物资装备,也在这一带渡江送去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