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记者/祝亦楠
“原始创新、关键技术、对接国家重大项目……”这是2019年江苏科技工作“计划表”中的高频词。
一年过去了,它们的完成度如何?2020年,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如何更“新”一筹,有为有位?
1月7日,江苏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大会发布了2019年江苏科技工作“成绩单”,并布局新一年的创新“先手棋”。
江苏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秦在工作报告中说,2019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对照2019年“计划表”,不难发现江苏紧密“扣题”作答。
破题关键技术,提升科技综合实力。首次启动实施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部署了8个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支持领衔科学家开展长周期、高风险的原创性研究,实现从“0”到“1”的重大原创突破。
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一体化配置。成立了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理事会,资源统筹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正式发布,按照“1+X”模式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建设科技资源池、线上平台和线下服务共同体,构建开放共享的服务新机制。
落脚产业,科技创新“掷地有声”。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完成内部机构设置优化,新引进34个全球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与产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50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在新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三个优势领域,先后成立长三角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和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开放创新,营造“创新生态”。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优势和开放优势,在全国率先与挪威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备忘录,共同实施了双边产业研发框架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加快建设,在海外建立了的首个省级创新中心;建设了一批企业海外研发基地,发放外国人工作许可总数达2.7万件。
……
新的一年,江苏科技若要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创新强省新路子该如何迈步向前?
在2020年江苏科技创新布局中,长三角区域内联动创新,屡屡被提及。王秦表示,江苏将深度融入长三角创新一体化,力争到2020年底,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4%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5%。
“2020年,江苏将启动建设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统筹建设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王秦强调,2020年,江苏要更大力度推进统筹集成,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一方面,将启动建设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强化长三角范围内跨区域、跨领域创新资源的统筹配置和优化整合,合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制约,协同推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跨区域转化及产业化,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长三角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
另一方面,将统筹建设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长三角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等加快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进一步整合相关科研力量,带动上下游优势企业、高校院所紧密合作,争取早日挂牌。
同时,江苏将更广范围深化创新开放合作,在更高平台上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入长三角创新一体化。“江苏将加强与沪浙皖三地科技部门的协同联动,配合科技部编制《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苏南中心建设,积极探索长三角高新园区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建立统一的技术市场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研究制订策应长三角一体化、服务自贸区建设的外国人才工作举措,着力在区域产业创新协同方面取得新突破。”(江苏省科技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