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十大民心工程
1月5日下午,在全区两会召开期间,第二届吴江十大民心工程评选颁奖仪式在吴江宾馆举行。经前期评选,区卫健委的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等10项工程获评吴江十大民心工程,吴江开发区管委会的东环快速路南延(吴江段)工程等10项工程获得提名奖。
近年来,吴江区镇两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建成了一大批反映民意、深得民心的重点工程和实事项目,充分体现了我区在优化生态环境、普惠民生福祉、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改革发展成就。
为全面展示近年来民生项目建设成果,在总结首届吴江十大民心工程奖项评选经验的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于2019年底开展了第二届吴江十大民心工程评选活动,在近两年来的区镇两级实事项目和重点工程中,遴选出了38个涉及市政交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生态、公共安全、乡村振兴等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领域的工程项目,参与评选。
前期,参与此次评选的项目已经在《吴江日报》、吴江新闻网、“今吴江”App、“刚刚新闻”App、东太湖论坛、“苏州吴江发布”微信公众号、“吴江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了集中展示,并接受社会公众投票。同时,还专门邀请了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投票。经综合评审,评选出第二届吴江十大民心工程及提名奖。
识别二维码,查看更多动态内容!
第二届吴江十大民心工程奖
1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位于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占地面积约235亩,总建筑面积约303429㎡,地上建筑面积约229123㎡,地下建筑面积约74306㎡。总床位2113床,设计日门诊量7000人次。医院包括医疗综合楼、3栋病房楼、行政后勤楼、感染科病房楼。苏州九院是苏州地区一次性投入规模和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医院,2017年被评为“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2
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
全区共投资16.82亿元,改造小区241个,建筑面积588.8万㎡,受惠居民52421户。供水改造187个,新增天然气管网129个,同步进行了道路、绿化、路灯、技防等提升。改造后的小区基本达到了“有整洁小区环境、有规范停车场所、有无障碍化设施、无危险房屋、无违章搭建、无乱堆杂物”等“十有十无”要求。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老住宅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3
吴江医保体系融入苏州
立足巩固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增加民生福祉、共享改革红利的目标任务,坚持“全面融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平稳过渡”的基本原则,逐步实现医疗保险政策制度、信息系统、经办管理服务、医保目录库等与苏州市区的统一和融合,2019年12月24日苏州、吴江两地开通医保卡互刷。
4
吴江区黑臭河道整治工程
项目通过实施“控源截污、内源疏浚、清水活水、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至2018年底,累计完成黑臭河道整治139条,其中城镇黑臭河道119条,完成投资共约7.2亿元,实现了苏州市“到2018年底基本消除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整治河道水质及两岸环境改善明显。下一步将做好长效管护工作,同时加大宣传,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5
吴江区儿童医院
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吴江院区)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5.8万㎡,设置床位数300张(牙椅4张)。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将通过派驻院长,派驻管理团队,建立专家工作站,在管理帮扶、学科建设、人员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重点建设小儿普外科、小儿呼吸科、小儿泌尿外科、急诊医学科等,力争把医院建成在省内有一定诊疗特色、学术影响和地位的儿童专科医院。
6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公共交通
区交通运输部门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公交对接,打通跨省毗邻城市间的公交通道,先后开通了黎里旅游集散中心至上海轨交17号线东方绿洲站等4条跨省公交线路。同时,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生态示范区先行先试、率先开行的5条示范线路,其中有4条线路在吴江始发,在上海轨交17号线和苏州轨交4号线之间构筑了无缝换乘的常规公交服务线网,丰富了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居民的跨省出行方式。到2019年末,全区长三角一体化毗邻公交线网已形成6条跨省、3条毗邻的规模,总里程突破152千米,日均服务旅客出行超4500人次,全区跨省公交线路数量列苏州第一。
7
苏州青少年科技馆
项目位于体育路788号,占地3.03万㎡,建筑面积2.3万㎡,科技展馆布展面积为5365㎡,共有展品展项149件。苏州青少年科技馆于2018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着力体现本土化特色、主题性布展、体验式互动,智慧绽放、科技华光和未来展望等三个展示主题,与儿童探索宫、漫步姑苏、政府奖等三个专题展厅,构成了苏州青少年科技馆的常设展览体系,动感4D和科幻球幕与之交相辉映。苏州青少年科技馆力争成为科普展教的大平台、科普教育的主阵地。
8
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于2019年10月实现村(社区)全覆盖。依托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这一文化阵地,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出首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精准配送工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吴江区基层文艺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培育乡村文艺骨干,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通过以上措施,全面保障资源在基层的集聚,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9
吴江区餐厨废弃物处置
项目选址于吴江环保产业园,位于光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西南侧,占地27.21亩,总投资1.41亿元,用于集中处理全区的餐厨废弃物,日处理规模200吨,其中餐厨废弃物190吨/天、餐厨废弃油脂10吨/天,2019年5月开始商业试运营。该项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吴江区生活垃圾处置压力,有效解决“垃圾猪”和“地沟油”问题,保障食品卫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生态、环境和节能效益的统一。
10
同里镇北联洋溢港特色田园乡村
主要完成河道疏理、面源污染治理、鱼塘疏理、田园沟渠埂整理修缮、生活污水收集、路面白改黑、三线入地、道路亮化、公厕改造、村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入口提升改造、瞭望台和标识标牌改造、村民房前屋后整理、文化墙绘等项目,积极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村”,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发展,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第二届吴江十大民心工程
提名奖
1东环快速路南延(吴江段)工程
东环快速路南延(吴江段)工程项目起于东环快速路二期(吴中区段)南段工程终点(位于吴淞江北岸),终于吴江江陵路交叉口,路线全长约2.21公里,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线路包含跨吴淞江大桥1座,总长870米,桥梁全宽34.6米。项目建成有助于完善主要路网的连接,有效促进城市功能进一步整合,提升吴江的城市品位。
2
盛泽实验初级中学
学校位于盛泽镇坛丘新兴路71号,新建教学楼3幢、综合楼1幢、食堂兼风雨操场1幢及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约37500㎡。该项目于2018年9月开工建设,2019年9月投入使用。
3
七都文体中心
项目总建筑面积8200多平方米,主要建有篮球场、游泳池、羽毛球场等配套设施,对内满足七都中学师生教学需求,对外服务于七都人民群众。
4
震泽镇镇区靓河工程
工程对震泽镇区快鸭港、姚家浜、石墩浜3条影响周边2万多居民生活的黑臭河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实施污水拦截、河道疏浚、畅流活水、沿河拆违、驳岸修整、绿化提升等措施,初步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同时,工程还在三条河周边增加健身步道2公里、停车位200个、老年驿站2个、百姓戏台1座、音乐喷泉1座,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5
吴江“城市盾牌”工程建设应用项目
构建新一代社会治安防控感知体系:升级建设公共安全视频共享平台和视频图像运维平台,提升视频监控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民生的手段能力;在重点安保单位建设人像卡口,实现了重点治安场所的人员管控以及重点安保单位的安全保卫;引入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先进技术,建立“V2X车路协同系统”,有效提升了交通管理能力,保障了道路的安全通畅。
6
芦墟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
工程围绕“整、修、饰”三个字,推进芦墟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及文物保护工作。已完成市河两侧强电、弱电整治,观音桥和人民桥两个节点改造提升,观音桥至人民桥地面铺装及污水截流工程,拆除了原工会办公楼和原芦墟影剧院(上世纪80年代建),建成了工会停车场和影剧院停车场。通过改造工程,街区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古镇风貌和文脉得到继承发展。
7
东太湖实验小学
项目位于庞杨路2555号,建筑面积45844.4㎡。学校设计规模为8轨48个教学班,可容纳2160名学生。学校建筑群体采用单独布局,回廊相连,宽敞的室场与精致的庭院相映成趣,春夏秋冬文化四院既寓示着大自然的四季变换,也包含着天人合一的教育理念: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的成长节律。整个校园分区合理,安全便捷,环保节能,空间设计满足儿童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8
苏州市桃源富乡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废水循环化利用工程
工程位于桃源镇富乡村,总投资7800万元,包括土建、设备与管网等3项。日处理污水4.9万吨,采用织机污水—格栅井—调节池—浅层气浮—滤布滤池—回用水工艺,目前主要接入范围为富乡村和迎春村辖区的喷水织机,共8100余台。工程于2016年6月开始建设,2018年1月投入使用。
9
平望镇镇西农贸市场
平望镇镇西农贸市场工程位于京杭运河东侧,总建筑面积约8500㎡,包含商铺78间,出租摊位86个,同时免费提供公用自产自销摊位150个。本项目于2019年12月投入使用。
10
“有线智慧乡镇”建设工程
工程于2019年率先在全省范围第一家县级板块实现全覆盖,主要通过有线电视网与智能机顶盒,打造医疗、交通、物价等民生应用,为中老年居民、家庭用户提供便利。同时,与各区镇共同打造“智慧乡镇管理中心”,结合热点、难点问题,定制建设综治、网格、水环境等智慧化系统,通过系统的协同运作,提升乡镇智慧化管理水平与民生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