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探索互动形体剧《嘘…磅!》剧照。受访者供图
南京中小学生即将迎来寒假,在假期所有围绕孩子的消费中,儿童剧已经被很多家长列入必选清单。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未来一两个月有近30场儿童剧登陆南京,让不少儿童及家长得以与艺术零距离接触。从立足本土的木偶剧到国外演出成熟的引进儿童剧;从大剧场到专业亲子微剧场;从传统装扮式表演到多媒体、创意装置、沉浸式演出……南京儿童剧演出市场的繁荣不仅让“码头”更大了,也让源头更活了,一改以往很多时候“孩子笑嘻嘻,家长打瞌睡”的场面。
行情更好,儿童剧上座率渐高
儿童剧的“火”,从演出市场安排上就可见一斑。今年1月、2月,南京各大演出场所将有近30场儿童剧演出,其中不乏《海底小纵队》这样的超级大IP舞台剧,也有以高科技舞美技术为卖点的魔幻剧《冰雪奇缘》。
从票房情况看,南京保利大剧院在2019年7月、8月推出的专为儿童打造的“打开艺术之门”演出季,平均上座率达86%左右。剧院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陆心宇说:“元旦期间上演的儿童剧《侏罗纪时代》,口碑和品质都比较高,而且适合全年龄段观众,很多亲子家庭选择观看这部剧,售票情况也很不错。”
儿童剧演出品质越来越高,这与“80后”“90后”升级做家长有很大关系,儿童剧的消费特点是儿童没有独立消费能力,主要由家长挑选观看剧目。南京鸿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演出项目总监葛舒婷说:“80后90后家长整体上拥有更好的经济实力,受过高等教育,看法观念也不同。因此,他们购买儿童剧不盲目,噱头式、玩偶式的儿童剧就会慢慢被淘汰。”
另外,引进的优质项目多了,亲子家庭就更愿意走进剧院了。剧场在挑选儿童剧时,一种是选IP剧目抓热点,另一种是挑选有教育意义的。
标准更高,专业儿童剧场正在兴起
声音探索互动形体剧《嘘…磅!》演出开始前,市民张萌对自己的定位是陪伴。没想到演出开始后,张萌发现自己非常投入,“这部剧跟我之前看过的儿童剧不一样,舞台区与观众区、演员与观众的界限很模糊,而且别看没有剧情,我就是着迷了。我头一次去听食物经过肠胃消化的声音,大脑思考问题时的声音。”张萌注意到,不仅是自己,很多家长都和孩子一起被演出感染,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眉头微蹙。
张萌带孩子观剧的剧场叫“小不点大视界亲子微剧场”,是南京首家亲子微剧场。这里很“小”,最多只能容纳200位家长与孩子,但在这样的微剧场里,演员近在咫尺,孩子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演员的动作、表情,甚至感受到演员的呼吸、情绪。“孩子可以随意趴着、躺着、坐着,不受拘束地看戏,并且随时可能被演员邀请参与表演。”
正如张萌感受到的“儿童剧变了”,在小不点剧场经理张朵看来,好的儿童剧需要让孩子动心、父母动情,“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我们引入的这些国外优秀剧目,不仅点燃儿童的想象力,也能激活家长深藏不露的童心。”
虽然2019年7月才投入运营,但小不点剧场平均每部剧的上座率都能达70%。
根植本土,让南京儿童剧有特色
在陪伴孩子长大过程中,南京妈妈马缘园看了不少儿童剧。今年寒假她想为孩子挑选一部具有“中国范”的儿童剧。“2019年带着孩子看了好几台国外精品儿童剧,今年寒假想挑选几部本土儿童剧,弘扬传统文化的,或者取材中国民间故事的。”“家长希望孩子成长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中,能够让孩子学会探索,我们一直在寻找好的传统故事与戏剧结合。”葛舒婷说。
让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与儿童剧结合,江苏省演艺集团木偶剧团给出了答案。2019年,该团76次进入南京各大校园,为学生们表演人偶昆曲《牡丹亭·惊梦》、木偶历史剧《周处除三害》、木偶神话剧《猎人海力布》……省演艺集团木偶剧团副团长张跃说:“将南京地域文化融入木偶剧中,既是对我们文化的传承,也是推广。通过木偶剧的熏陶,能让孩子们建立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1月至2月,省演艺集团木偶剧团除了在江南剧场的售票演出,还将在新华书店免费演出。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