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1月4日上午,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整合优势警力,在市区重点交叉路口、道路缺口、小区单位门口等23个点位,组织开展“净街1号”行人、非机动车违法和“杂车”整治统一行动。据悉,此举是为了全面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净化市区通行环境,提高市民守法意识。在两个小时整治中,市区各交警大队共查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504起,查扣“杂车”11辆,引导违法行为人参加学习、教育、执勤335人次。
清路净街,依法严管“零容忍”
“我这是电动三轮车,不是机动车,不需要购买保险,你凭什么扣我车?”上午7:30,在盐城市区黄海路与海龙路路口,三轮车驾驶人程老爹向民警抱怨。“你看,车上铭牌写得很清楚,这个三轮车的重量和速度已经达到机动车的标准,属于机动车范畴。”交警一大队民警厉少元指着车辆铭牌向程老爹解释,既然是机动车就应该登记上牌、购买保险、取得相应车型驾驶证后才能驾车上路行驶。随后,民警依法将该车扣留。交警一大队中队长吴华峰介绍说,“针对市区招商场附近人车流密集,运送货物车辆类型复杂的情况,我们大队持续在周边路段开展‘杂车’整治工作。今天是周六,开展‘净街一号’行动正说明交警管理‘杂车’不分工作日或周末,一直都是从严管理。”
上午8:45,在盐城市区世纪大道与戴庄路口,一辆沿世纪大道由西向东闯红灯的电动车被交警六大队中队长征伟拦下,电动车上有两个妇女和一个孩子。驾驶人张某提出因送小孩去家教怕时间赶不上才闯了红灯,能否让同行人先送小孩,自己留下来接受处罚,征伟当即同意了她的请求。
当征伟准备对张某驾驶电动车闯红灯、违法载人两项行为进行处罚时,张某便开始骂骂咧咧,始终不配合执法。征伟在多次警告无果的情况下,依法将涉嫌阻碍执行职务的张某移交辖区派出所进一步处理。
警便结合,违法查处“全覆盖”
“我没有闯红灯,你凭什么拦我?”上午8:00,在盐城市区建军东路法制广场门前路段,电动车驾驶人孙某责问民警。“刚刚您在建军东路与天山路口闯红灯,已经被录像取证。”交警四大队中队长姚波说着,便让孙某观看其在上一个路口闯红灯的录像。
原来,交警四大队采用“警便结合”的方式开展执法工作,即警务工作人员着便服拿执法记录仪在路口上游录制违法过程视频,民警在下游拦截违法当事人进行处罚。看到录像的孙某哑口无言并接受了处罚。采用“警便结合”的执法方式,是想进一步增强市民出行的守法意识,真正让市民在交通出行中做到“警不在法在”,自觉遵守交通秩序。
上午8:15,市区大庆路解放路幼儿园门前路段,一辆沿大庆路由东向西逆向行驶的电动车被民警拦下。“你要罚款就罚,问我名字干什么”,电动车驾驶人韦某说。“现在处罚都是实名制,请你配合。”交警二大队指导员徐标解释。经过多次劝说,韦某仍然拒不配合。此时,徐标便用警务通人脸识别功能当即确认了韦某的真实身份,韦某对民警的态度这才有所好转。徐标对韦某实施处罚后,又引导其通过扫码方式缴纳了20元罚款。
罚教并举,创新教育“重实效”
上午9:00,在盐城市区开放大道与北环路口曹景治路长工作室内,不时有因交通违法而进入参加交通安全学习教育的市民。
据介绍,对交通违法行为人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后,还要组织他们到路长工作室学习,主要以观看事故视频、学习法律法规、签订文明交通承诺书等形式向他们宣传安全文明出行常识,整个学习过程大约需要1个小时。
“我早上因驾驶电动车走机动车道被民警处罚后带到这里学习,看到这么多事故视频,深刻感受到不遵守交通法规,交通事故很可能离我们很近。”“以后,我再也不敢交通违法了,不仅要被罚款,还要参加教育学习,签订承诺书,抄写法条等,违法后时间成本太高了。”交通违法行为人参加教育学习后纷纷发出感慨。
上午9:15,在世纪大道天山路口,一群戴着小红帽、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路口疏导交通、劝导违法。原来,他们都是刚刚在这个路口闯红灯的电动车驾驶人。交警五大队副中队长张轶轩介绍,让交通违法者在路口执勤,一方面是加大违法的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让违法者感受到在滚滚车流中交通违法的危险性。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盐城市交通警察支队在市区10余个重点路口建立了路长工作室,集交通违法现场处罚、不文明交通行为劝导、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管业务办理服务于一体,不断推动交通管理服务工作向纵深化、精细化发展。据盐城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打防管控“冬季攻势”部署要求,从去年底至2月底,交警部门在全市开展城市“三口”(即城市核心区域交叉路口、道路缺口、小区单位门口)交通安全治理会战,常态化整治非机动车、行人违法和“杂车”,交通违法行为人不仅要受到法律规定的相应处罚,还要参与交通安全学习教育,同时将被全媒体直播曝光。
(来源:江苏广电盐城中心站/沈春良 通讯员/夏彬彬 丁伟 邓书楼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