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30日)上午,由南京市档案馆主办,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正源兴绸缎庄承办的“正本清源 百年中兴——中兴源云锦档案保护活化项目” 启动仪式在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举行。档案承载着过去的记忆,通过保护活化,又再次走到众人面前,重新“复活”。现场,中兴源“八宝团龙”云锦实物的展出令众人惊艳。
在“八宝团龙”云锦实物前,年已高龄的中兴源原总工俞征智对这图中的八宝是如数家珍。八宝由法轮、海螺、宝伞、宝盖、莲花、宝罐、双鱼、盘长组成,寓意吉祥。
保存在南京市档案馆的中兴源丝织厂900多件云锦图纸中,为何选择复原“八宝团龙妆花料”,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耿奇解释,这件作品为云锦传统妆花工艺织造,体现了云锦“通经断纬、逐花异色”的工艺特点,“它既传承了我们云锦里面传统的龙纹、八宝纹的传统纹样,同时它应该是在对传统纹样进行了一个创新和设计上的革新,所以它应该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同时一个承上启下作用的图纸,所以也被中兴源很好的保存下来了,它的寓意非常好,八宝和龙纹,它的规制非常高。”
妆花面料主体为织金妆花团龙纹,周围五彩八宝环绕。无论从工艺技术还是艺术鉴赏价值上来说,都是含金量极高的一件作品。然而年岁久远,这件作品仅有一张老意匠稿,没有实物,没有相关技术文件。
南京市档案馆史料开发利用处副处长王伟介绍:“这幅图纸因为它是一个单幅的图,所以保存的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就打开来以后除了有折痕以外,其他的没有什么,因为纸张都是几十年前的,比较容易脆,就是要进行一个修复。”
意匠是云锦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不过光有图纸还不够,耿奇说,还要会解读这份图纸,才能将这件过去的老物件“复活”,“图纸就包含了我们云锦制作的所有的秘诀和机密在里面,那么其实我们的所有的工作是从对图纸的分析开始的,图纸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张独幅,非常高,其实我们大家织出来看到它所有图案都是不重复的,是一个独幅的东西。”
云锦的文化价值与技艺智慧背后,是一代代工匠的坚守与匠人精神,在科技的融入下,保护和修复把过去的老物件,譬如照片、资料等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勾起了个人回忆、城市记忆和文化记忆,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陈平表示:“出现这么一个纹样,传统又有新的创意,这是很难得的。云锦现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认为这将是人类纺织品中的最高制品。”
从12月30日起,南京市档案馆还正式向全社会开展中兴源丝织厂暨南京云锦的征集活动,征集与“中兴源丝织厂”相关的档案文献、照片、音像资料及实物等。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