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元旦吃、春节吃、元宵节吃;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吃;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吃,这道淮安人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却是困境老人们难得吃上的美味。
包彩饺子迎冬至 温暖困境老人心
冬至吃饺子是中国传统习俗,近日,淮安明德照护中心的志愿者们来到马庄社区,为社区的孤寡、失独、残障、特困等特殊老人包饺子、送关爱,让他们感受节日的温暖。
除了常见的白面饺子,志愿者们还用火龙果榨汁,揉成一个个彩色面团,包出的饺子也色彩斑斓,十分别致。大伙一起动手,很快一排排俊俏可人的饺子就包好了。一会儿工夫,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上桌了,老人们品尝着水饺,高兴地合不拢嘴。
今年63岁的赵树波因脑溢血留下后遗症,导致左手不能动,平日家里包饺子不方便,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包饺子。志愿者主动将饺子喂给赵树波吃,赵树波伸出大拇指连连感叹:“这些年轻人,真绝对!”
志愿者谢青告诉记者,为了策划这次活动,她从周一就开始忙碌。“所有的菜都是我们去买,自己理好洗干净带来的。这次做了芹菜猪肉和韭菜鸡蛋两种,兑馅料之前还仔细问过老人的忌口,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此次活动,经马庄社区推荐,共来了35位老人,志愿者们不仅给老人们准备了可口的饺子,还为每一名老人送了一副手套,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容,志愿者们的心里也觉得很温暖。志愿者张晓东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老人们不缺一顿饺子吃,但是这些特殊老人缺少关爱和陪伴。我们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也让这个冬至有了特别的意义。”(记者:常晓璐)
(来源:淮安民声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