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12月22日,我们即将迎来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
冬至节气知多少
冬至,“数九寒天”的开端。据说,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提出的一个,大约出现在3000年之前。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在江苏,似乎每个重要节日都能跟吃有关。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所谓“三九补一冬”,作为“数九”的第一天。冬至,也不例外。
一起来看看,江苏的冬至,有哪些关于吃的习俗
冬至节气吃什么
逢九炖只老母鸡
每年的冬至前后,南京菜场的老母鸡一直都是不愁卖的。按民间说法,在冬至这天喝鸡汤,可以补上一年。据南京文史专家薛冰介绍,南京人有“进九吃鸡”的习惯,民间有“一九一只鸡”的习俗。
冬至前两天,南京人会早早地到菜场排队去买上一只老母鸡回家煨汤。这不,苏小游的炖锅里就在炖着一直老母鸡呢!加点黑木耳、香菇会更香。
过去人冬至进补,是为了来年的春天有劲干农活。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平时隔三差五喝碗鸡汤并不难,但是冬至喝鸡汤的习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另外豆腐也很受南京人欢迎,豆腐谐音“逗富”。从以前的“大葱笃豆腐”、“大肠烧豆腐”,到现在“青菜豆腐保平安”,都是南京人饭桌上的常客。
推荐鸡汤店:民间老鸡汤面馆
苏小游每次上班,从这家店门口路过,都会发现里面坐得满满的。这是南京一家老牌的鸡汤面馆,地方不大,但是却很温馨。
店里关于鸡汤的做法有很多,苏小游点了鸡丝面。面条是细面,鸡丝是鸡脯肉,不柴又带些香味。15快钱一大碗,分量很足,但是味道偏咸。
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194号虹桥加油站旁(近湖南路)
“冬至朝”吃团子
无锡人,对糯米的爱似乎是无法割舍的。清明的时候吃青团,冬至的时候还要吃冬至团。
糯米粉做成的团子,内里裹着各色的馅料,有甜的也有咸的。在口味上,有常规的鲜肉、芝麻、豆沙。也有很多人无法理解的菜猪油,还有许多人念念不忘的萝卜丝、笋干肉等等。
店内,包好的团子,整整齐齐地码在蒸笼里;店外,人们排着队,等待着第一笼冬至团的出炉。
除了冬至团外,汤团也是必吃的。一碗热腾腾的汤团仿佛可以温暖整个冬天。
汤团虽然和汤圆只差了一个字,但是又有不少区别,从大小上来说,汤团比汤圆要大;从馅料上来说,汤圆都是甜馅,但是汤团则是甜咸皆可。轻咬一口,齿间与糯米,似有纠缠,却不黏牙,似有抵抗,却极柔弱,有甜有咸,像极了人生滋味。
推荐店铺:
德新汤团店
太阳还未升起,在无锡清名桥附近的德新汤团店的师傅已经开始忙活了。每年冬至前是特别忙的时间,一天能卖掉1千多个团子。20多年的历史,这里做出的团子还是最朴实最好吃的味道,三两个暖暖的团子不但勾起了人们儿时的记忆,也在寒冷的冬天带来温暖。
地址:无锡市清名桥西的界泾桥弄
喝冬酿酒吃团圆菜
冬至日的前一晚,苏州人称其为“冬至夜”。对于苏州人来说,冬至夜甚至比除夕夜还要重要。这一夜苏州人会一家团聚,吃一桌丰盛的冬至夜饭。
“团圆饭”不仅丰盛,更是有意思,无论是冷盆热炒还是鱼肉鸡鸭,都换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宝”(蛋饺)、“团圆”(肉圆)、“扑扑腾”(鸡),“金链条”(粉条)、“如意菜”(黄豆芽)、“吃有余”(鱼)等,形色相似,处处渗透着喜气和寓意。
一桌团圆饭,是少不了冬酿酒的。冬酿酒又叫桂花酿,淡淡的酒精夹杂着幽幽的桂花香弥漫在元大昌的厅内,排队的顾客闻着心痒痒的,恨不得立刻舔上一口。
冬酿酒
冬酿酒度数非常低,一般都在5度以下,色泽金黄透亮,口感温和甘甜。冬酿酒是苏州独有的,它是苏州人对生活的一种精致追求,更是对老苏州文化和城市底蕴的传承。
推荐冬酿酒店:
元大昌
这是苏州的一家老字号了。每年天刚亮,苏州城的百年老店元大昌门口便排起了一条长龙,苏州人冒着严寒,拎着各式各样的储酒装备前去买冬酿酒。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苏州人尝得不只是酒的味道,更是岁月的沉淀以及合家欢聚的温暖。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宫巷93号
除了这些,冬至还可以吃这些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相比于南方人的吃汤圆吃汤团,宿迁、盐城、连云港等偏北方城市,当地人更爱在冬至这天吃饺子。
“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传说,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来源于医圣张仲景的一记“祛寒娇耳汤”处方,热热的饺子下肚,浑身上下自然元气十足。
饺 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好吃的饺子,饺皮一定手擀,面皮筋道,厚薄适中;馅料需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肉也大多选择五花肉。吃完过后,别忘了喝一碗饺子汤,原汤化原食,回味悠长。
“好吃不过饺子。”冬至的寒夜,无论你是疲于生计的本地人还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圆滚滚的饺子总能让你找到家的感觉。
民以食为天,在江苏体现得淋漓精致。其实不管吃什么,都是生活的一种仪式感。在冬至这一天,吃点好的吧!
(来源:江苏微旅游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