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通市重点推进‘八整治八提升’工程,206个“微治理”项目已完成196个,总完成率达95%以上。”昨日,市城管局综合整治处处长吕志勇向记者介绍说,去年开始,南通市重点突出沿路、沿河、沿社区“三沿”区域,集中力量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微治理”三年行动有力有序推进。
“沿路”细节打造,道路景观水平提升
“候车亭在夜晚发出柔和的光线,等车时心情也舒缓多了,与沿线的景观呼应又彰显活力。”家住颐景苑的顾佳丽说,家门口的洪江路提升改造后,不仅出行更加畅通方便,就连细节上的绿化景观、公交候车亭也是改造的一个亮点。
今年以来,南通市集中完成工农路、城山路、洪江路等道路提升改造整治,重点根治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脏乱差问题,重点围绕城市高架道路、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提升改造街景容貌、打通城市“断头路”、推进道路“黑色化”改造、减量规范户外广告、优化提档绿化景观、加强城市景观亮化建设。
今年,濠河整治提升改造工程得到了市民的关注和点赞。目前,濠河亮化建设正在抓紧实施。按照“拆违、整理、出新、亮化”的总体思路,全面开展濠河街景整治提升。建筑立面包装改造一期工程共排定28栋老旧建筑列入改造计划,以濠河水上游览线路视线范围内、景区主要出入口周边以及亮化建设重点片区内的高层、陈旧破损建筑为主。按照拆违、整理、出新、亮化的思路,完成原总工会大楼、富贵园等50多处建筑的包装出新。同时,按照“时空光廊、共享濠河”的亮化设计主题,采取EPC招标模式,实施10公里河道两侧生态绿化、公园绿地、道路桥梁、临水步道及63处建构筑物的亮化提升,力争以最优价格、最好质量、最佳效果打造精品亮化工程。
沿岸面貌焕然一新,河道水环境改善
“以前经过这儿都要捂着鼻子走,现在不用了,你看,河水多清澈!”“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今天的‘休闲区’,我们又多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改造后的文峰支河,耳边传来一阵阵居民的赞叹声。水环境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座城市宜居与否的重要指标。经过3年攻坚整治,南通市区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33条“龙须沟”变身景观河。
南通市围绕城市河道水质黑臭、水体污染等问题,系统化、生态化、科学化、景观化推进沿河污水入管、改善河道水质、贯通河道水系、修整岸线护坡、建设河道生态景观等。大力推进违建拆除、垃圾清理、污染源控制等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设360处,处理乱倒污水案件170件,清理河道河坡乱堆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520余处;清理乱堆放、乱种植830余处。
“沿社区”满足群众需求,宜居环境“问计于民”
今年以来,市城管局重点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服务问题,着重解决老百姓身边、家门口的事情。对影响市容、存在安全隐患、陈旧破损建筑实施清除行动,清除各类破旧违建12万余平方米。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建9个公共停车场、2200个泊位。开展车辆乱停放专项整治,将33条道路纳入违停严管道路,因地制宜施划停车泊位,加强违停行为执法管理,进一步规范车辆停放秩序。新建公共厕所50个,有效缓解“如厕难”问题。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市区新增175个垃圾分类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70%。
上月,市城管局组织“我开门、你监督”公众体验评价专场活动。参加活动的荣梅娟是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一名教师,她对提升后的城市品质和改善后的城市环境赞叹不已:“共享单车增加了投放点,方便了学生出行。晚上散步经常看到城管队员还在辛勤执法十分感动。开门评议这个活动让百姓说出了真实心声,让百姓参与城市管理过程中。”吕志勇介绍说,城市“微治理”中坚持“三问于民”:“微治理”项目编排做到“问需于民”,将居民反映最强烈、最急需解决的烦心事、闹心事纳入年度治理计划;“微治理”实施过程“问计于民”,治理内容大家提、治理方式大家议、治理方案大家定;“微治理”工作成果“问效于民”,组织开展“大家听、大家看、大家评”活动,让群众来评判城市“微治理”的成效。
短评:微治理,最终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让城市经得起远眺,耐得住细看,这是考验城市管理者精管善治的“绣花功夫”能力,也是地方管理者无法忽视的必答题。
南通市在城市“微治理”中坚持“三问于民”,正是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城市“微治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切身的利益和诉求,也同样需要群众积极广泛参与其中。要拓宽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广泛听取民意、汇聚民智,并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来。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各尽其力的良好局面。
见微知著,守正待时。微,也可以汇聚成一种磅礴的力量,奏响城市崛起的“最强音”。未来,还应该在提升城市宜居度上下足功夫,让百姓切实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为南通奋力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赋能。
(来源:南通发布 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