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祭上,这个外国女孩儿的“超时空对话”震撼了所有人……

2019年12月13日 18:53:0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我会感觉到你经历过的一切,我无法治愈你的伤口,伤痕累累的淤伤,但我会纪念你,那真实而纯洁的勇气……”今晚(121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和平烛光祭上,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在纪念馆中响起,唱歌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孩儿,女孩儿如泣如诉的空灵歌声将所有人带回1937年那个伤痛的岁月……

  这位17岁的外国女孩儿叫梅根•布莱迪,她的这首原创歌曲《Mercy》,被翻译成《感同身受》。她的这次演唱也是国家公祭日上,外国友人第一次以音乐的形式为和平而歌。


  82年前曾祖父史蒂夫•布莱迪守护难民救治百姓

  是什么让年纪轻轻的梅根能写出如此动人的歌曲?她又为何对南京大屠杀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原来,82年前,梅根的曾祖父理查德•布莱迪医生,曾在南京鼓楼医院救治帮助许多难民。

    1931年,理查德·布莱迪进入鼓楼医院工作,担任外科医生。南京沦陷后,包括理查德在内的20多位中美医护人员坚守医院,在危急之中全力救治难民。

  南京鼓楼医院也成为南京大屠杀期间城内唯一一家为平民提供全面医疗救治的医疗机构。以外科医生威尔逊为首的医务人员克服了医院人手不足、资金设备紧缺、日军不断骚扰侵犯等困难,坚守各自岗位,承担了南京城里的医疗救助、卫生防疫等重任。拉贝称赞鼓楼医院当年的救援工作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好的成绩”。

    史蒂夫·布莱迪是理查德·布莱迪的孙子,2009年他的妻子在上海建立了一家公司,全家人一度在中国生活。史蒂夫说,“1942年离开南京时,祖父只带了一块地毯,那是他从南京带走的唯一一样东西。”理查德医生还有一辆特别的自行车,轮子只有钢圈没有橡胶胎,骑起来相当颠簸。他说:“当祖父骑着他那辆自行车的时候,南京这片土地一定会带给他巨大的内心震动。”   

  一场超时空对话 “这首歌为曾祖父,也为南京所做”

  梅根5岁那年,史蒂夫带梅根第一次来到南京,此后梅根开始学习中文,后来,每次到南京,他们都要到鼓楼医院转一转,因为“这里有浓厚的家族记忆和深深的情感牵绊。”

  梅根说:“我从未见过我的曾祖父,但他所做的工作深深启发我、鼓舞我。了解历史和真相非常重要,但要真正纪念先辈们在安全区里所做的努力,真正尊重那数十万被屠杀的生命,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记住,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我的曾祖父和其他人冒着生命危险表达了他们的同情,这是他们的故事,但我该做什么呢?”

  2018年,梅根•布莱迪随同父亲史蒂夫•布莱迪来南京参加完公祭,回去后,怀着对曾祖父的敬仰、对遇难者的哀悼和对和平的呼唤,梅根写下了这首英文歌曲《怜悯的女神》。

  “我的这首歌为曾祖父创作,也为南京创作。表达了我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的同情,这首歌在呼唤和平,是我的心声。”

  今年,7月4日,紫金草国际和平夏令营的第四天,梅根•布莱迪演唱了这首《怜悯的女神》。“爱,倾倒在火上,和平伴随着雨水,从灰烬中升起,联结所有的痛苦,我会寻找你靠近你,展示全部真相,我会感觉到你恐怖的经历,我无法治愈你的伤口,无法解脱你的痛苦,但我会纪念你,那真实而纯洁的心灵……”

  经过修改与重新制作,今年12月10日,歌曲正式完成录制,并定名为《感同身受》。值得一提的是,曲作者陈思瀚是土生土长的南京小伙儿,他说,“我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南京,每年都会听到南京大屠杀警报声长鸣。梅根的歌词让我觉得很真诚,因此,在谱曲时用了一些唱诗班的元素,旋律做得更为流行,希望传播一种博爱和和平的理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告诉记者,希望这首歌能传唱开来,把国际友人与南京的情谊,把82年前生死考验下的善良、勇敢和正义传承下去。梅根还跟张建军馆长约定,2020年她满18岁就来纪念馆当志愿者。

  未来需要下一代人继续书写,梅根说:“这段历史可以激励我们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和平大家庭,我渴望所有人采取行动,尽我们所能创造一个更富有同情心的未来。”

  新闻多一点:

  1937年,一批心怀正义的外国友人在无际的黑暗中播撒下人性之光,其后的岁月里,他们的后人循着先辈足迹一次次发出和平之声。

  1996年,约翰·拉贝外孙女莱茵哈特夫人献出尘封的《拉贝日记》;

  2015年,约翰·拉贝孙子托马斯·拉贝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17年至2019年,约翰·马吉之孙克里斯·马吉6次来到南京,寻访二十多地,用影像穿越南京今昔。

     ……

  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用爱迎接未来,守护和平是每一个人的心声。

  来源:部分资料来自新华日报人文周刊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