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说·品读和平地标】那些被战火摧毁的建筑,在和平年代涅槃

2019年12月11日 09:24:2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南京,作为全球第169座,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国际和平城市,和平基因已融入在城市血液之中,同南京一样,全球还有许多同样遭受过苦难又非常珍视和平的城市,在这些城市中都有着与“和平”相关的标志性建筑物。

  在第六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为向全球传递“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的声音,我苏网推出《小苏说·品读和平地标》系列报道,透过这些和平地标读懂历史,以更广阔的视野了解国际和平城市的和平教育与城市气质。


  英国|考文垂大教堂——新旧对话,共刻历史

  考文垂大教堂位于英国西米德兰兹郡考文垂市中心步行街区域,是考文垂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教堂外部呈砖红色,整体建筑风格恢弘大气,高大精美。

  1940年11月14日,英国考文垂市的居民还未觉察到德国的轰炸机正慢慢地接近他们的城市,晚上7点15分,市区内突然响起刺耳的防空警报声。5分钟后,德国“海因克尔”飞机在城市上空出现,进行了长达10小时的轰炸。巨大的爆炸声震得该市地动山摇,考文垂大教堂和考文垂市一起在纳粹的闪电空袭中化为一片废墟,只剩下外墙和尖顶。

  考文垂大教堂也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战争完全摧毁的主教堂。 

  1940年11月12日,希特勒指令发出命令轰炸考文垂。据说,英方当时已经破译德国的密码并获取这一情报。然而彼时如果采取主动措施保卫考文垂,会让德国人怀疑自己的密码被破译,更换新的密码系统,那此前所有的破译成果就功亏一篑了。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考虑再三,忍痛决定牺牲考文垂,保住“超级机密”。

  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场漫长的空袭对考文垂无辜百姓造成的巨大打击是极其沉痛的。在这“恐怖的鬼夜”,全城被夷为平地,化为灰烬,死伤无数,哀鸿遍野。考文垂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受空袭伤害最严重的城市。

  战后,这座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以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被誉为“灰烬中飞出的金凤凰”。

  1962年,新的考文垂大教堂在老教堂的遗址旁边落成,其彩色玻璃和哥特式尖塔非常精美,这座大教堂原来的遗址受到严格保护,残存的钟塔和墙垣被视为国宝。新教堂置于旧教堂的一翼,新旧对话,共同诉说战争的罪恶与对和平的渴望。 

  德国|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并不意味着反省的终点"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熊熊燃起,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也达到了历史的巅峰。这场极端的种族灭绝活动,也是二战中被最多人熟悉的暴行之一,总共有超过600万犹太人被屠杀。

  为了铭刻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德国于2003年4月1日动工兴建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亦称为浩劫纪念碑,位于柏林市中心,占地1.9万平方米,是由2711块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水泥碑石组成的碑林,于2005年5月对外开放。

  碑林下方是纳粹屠杀欧洲犹太人历史的纪念馆。展示厅的入口,悬挂着6张巨大的犹太遇难者照片,象征着六百多万被纳粹杀害的犹太人。展厅收藏大量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纪念碑所在位置不仅是前纳粹德国的权力统治中心,如今也是柏林的政治与行政中心,距德国联邦议会和总理府等国家机关仅咫尺之遥。

  有人说,一个国家,在自己政治中心的心脏位置建立一座庞大的碑林,纪念它当年暴行的受害者,毫不掩饰地将自己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面向世人展示,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自省与赎罪之举。

  德国建纪念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当年的犹太人受害者一个最终交代,纪念碑的落成也不表示60年后德国企图与纳粹历史做一个彻底切割。德国联邦议长提尔瑟在纪念碑揭幕式上强调:“纪念碑并不意味着德国对纳粹历史反省的终点,相反的,它将警戒德国人永远牢记本身的那段历史,并汲取历史教训。”

  荷兰|安妮之家——“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位于荷兰的安妮之家,亦是纳粹屠杀犹太人惨痛历史的见证。

  安妮之家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王子运河旁,是一间纪念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的博物馆,这里也曾经是安妮·弗兰克一家在纳粹党统治时的躲藏处,安妮·弗兰克曾写下著名的《安妮日记》。

  安妮·弗兰克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1942年,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她的家族和其他的犹太人,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直到1944年8月4日被捕。在此期间,安妮写下的日记成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隔年,年仅15岁的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安妮的父亲是这场悲剧唯一的生还者,1947年,他将安妮遗留的日记出版。截至目前,《安妮日记》发行量超过三千万册,仅在中国就有多个译本。此外,荷兰成立了安妮弗兰克基金会,把那间密室改造成“安妮弗兰克之家博物馆”,博物馆内部陈列的是荷兰犹太人苦难逃亡的历史遗品,这里成为后人不断拜访的现代历史巡礼地。

  印度|泰姬玛哈大酒店——“悲剧就是将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泰姬玛哈酒店是位于印度孟买的一家五星级酒店,被誉为“阿拉伯海边的一颗钻石”,1903年由印度塔塔集团创始人贾姆谢特吉·塔塔建成。

  英国殖民时期,贾姆谢特吉·塔塔和英国朋友到位于现在的泰姬玛哈酒店附近的酒店喝茶,但因为自己是印度人被赶出。经历那次事件后,塔塔就暗下决心,要在印度建一个最豪华的酒店,泰姬玛哈酒店就是他打造出来的精品。

  泰姬玛哈酒店正门设计非常奇特,面向的并不是大海,而是反方向的市区。据说,这包含着不欢迎通过海路进入印度的英国殖民势力的意思。

  酒店内部富丽堂皇的陈设令入住其中的宾客无不为之倾倒,不尽其数的艺术珍品贯穿于整个酒店的内部空间,无尽的拱廊亲切典雅,庄重的中央楼梯、硕大的内部空间以及室外透进来的和煦阳光、交响乐队的现场演奏……每一个细节都将奢华发挥到了极致。作为印度最豪华的五星级大酒店,泰姬玛哈酒店诞生以来,一直深受社会名流的青睐。

  然而,2008年发生的那场震惊世界的恐袭,对泰姬玛哈酒店来说是一场最为刻骨铭心的噩梦。

  2008年11月26日晚9点半左右,一伙头戴面具的武装分子(自称为“德干圣战者”)携带包括AK-47步枪、手榴弹、炸药在内的重型武器,闯入泰姬玛哈酒店,一场血腥之后劫持了大量人质。之后不久,泰姬玛哈酒店内连续发生了6起爆炸,酒店顶部被炸开,浓烟滚滚,其哥特式的拱形窗里喷出熊熊火焰。

  屠杀导致至少31名酒店工作人员和客人死亡,200多名人员成为人质,酒店的屋顶、大厅、餐厅、酒吧等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世界的人们都能从电视直播中感受到泰姬玛哈酒店的绝望。

  一名在现场报道的印度电视台主持人说:“美国人不能忘记发生在世贸大厦上的悲惨一幕,印度人也不会忘记这烧毁泰姬玛哈酒店美轮美奂结构的大火,以及泰姬玛哈酒店所代表的孟买城和孟买的自由精神。”

  如今,在修复后的酒店大厅里,摆放着一个12英尺高的纪念碑,上面刻着31名遇难酒店员工和客人的名字,缅怀那些在“11·26袭击事件”中丧生的人们。

……
……

  战争、屠杀、恐袭... ...那些悲凉的噩梦仍然扣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令我们不得不反思人类在文明进程中曾经以万千生命付出的惨痛代价。然而我们欣慰地看到,这些见证过人类历史阴暗面的城市建筑,大都以和平的名义涅槃重生。愿黑暗历史不再重演,和平之光永驻人间。

  (资料来源:新华网、央视网、澎湃新闻、英国旅行网、百度百科 我苏网综合编辑/黄河清)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