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两位耄耋老党员无偿捐献眼角膜 已分别用于三名患者

2019年12月10日 09:31:25 | 来源:南通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9日,记者从南通市红十字会获悉,由我市上周去世的闫俊和张效平两位老党员所无偿捐出的四枚眼角膜,已分别用于三名角膜病患者,其中一位已经出院,角膜植片状态完好,视力正缓慢恢复中。  

  “生命如花,一念永恒”。两位老党员生前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奉献,逝世后捐献遗体和眼角膜,为患者健康和医学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用身躯托起了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为培养学生掌握医学本领奠定基础。

  “虽身躯已灭,但两位老人的眼角膜却点燃了成片希望的光芒!”南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余瑶说。

  耄耋老党员做出最后的贡献  

  11月27日和28日,南通有两位老共产党员分别去世。他们不约而同地完成了一件事情——捐献遗体和眼角膜。

  医生在摘取捐献者角膜

  如皋人闫俊生于1929年4 月,1946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转业后曾任原南通市电子仪表局副局长,是名老党员。2019年11月11日,他在南通市红十字会书面登记成为遗体、眼角膜捐献志愿者。11月27日16时12分,闫老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在办完自愿捐献遗体的相关文件手续后,现场所有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及家属向闫老的遗体鞠躬致敬,并随后手术将老人的两只眼角膜取出。老人的遗体移交给南通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父亲觉得这是他最后一次,能够为社会 、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他有这个心愿,我们家属也支持他。让他的眼角膜能够为其他人带来光明,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也是我父亲的生命在世界上的另外一种延续。” 闫俊的儿子闫旭峰说。

  张效平老人生于1928年,是一位老军人,1945年就参加了新四军,打过抗日游击战。解放战争时期,张效平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渡江战役、解放福建的战斗。张老生前多次表达了去世后不搞葬礼,要对社会有贡献,要捐献遗体的意愿。11月28日早上五点二十分,91岁的张效平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家人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也无偿捐献出遗体和眼角膜,张老回报社会的愿望得以实现。张效平的儿子张雷告诉记者:“父亲入院就跟我讲,他去世后遗体要捐赠出去,至少为社会能做一些贡献。父亲对我们触动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将来肯定也是走这条路的,也要无偿捐献。”张老是我市第28例遗体捐献者,第20例眼角膜捐献者,他也是我市最年长的眼角膜捐献者。

  为患者黑暗人生点亮希望之光

  “这位刚刚移植了角膜的患者来自福建,在南通务工时不慎右眼受伤,被诊断‘右眼角膜裂伤’,急诊手术修补后,因角膜斑痕,视力恢复不佳,角膜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案,苦于没有新鲜角膜材料,患者只能饱受病情折磨,老人捐献的角膜可谓是雪中送炭。”通大附院眼科主任梁舒表示。“虽身躯已灭,但老人的眼角膜却点燃了成片希望的光芒!”

  据介绍,当这名患者接到通大附院眼科有了新鲜角膜材料,可以为其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的通知时,患者激动不已。他进入手术室后,脸上一直挂着发自内心无法掩饰的笑容。“角膜材料来之不易,如同照亮患者黑暗人生的希望之光。”梁舒如是说。

  大家向闫俊老人的遗体告别

  据了解,目前两位老人的四枚眼角膜,已有三枚分别用于三名角膜病患者。最先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已出院,角膜植片状态完好,视力正缓慢恢复中。剩下的一枚完整眼角膜将通过合理方式保存,后期用于急救。前三枚眼角膜余下的组织未来还可以合理用于多个患者角膜小面积穿孔修补及角膜边缘病变等治疗。

  遗体器官捐献事业任重道远

  捐献遗体或器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善举,可以用于器官移植、病理解剖、教学解剖等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自愿捐献遗体或器官的人群基数还比较小。

  据了解,南通市从2011年正式开展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市民对遗体器官捐献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在逐年提高,捐献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截至目前,南通全市共办理遗体捐献报名登记307人,眼角膜捐献报名登记214人,器官捐献报名登记196人。实现遗体捐献28例,角膜捐献20例,器官捐献3例。7名器官衰竭的患者接受了器官移植,重获新生;33名失明患者及多名需要做板层角膜移植的患者,重见光明。

  2017年,南通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墙落成,墙上镌刻着碑记和捐献者姓名,庄严而肃穆。每年清明,南通市红十字会都会组织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及市民前去缅怀,纪念平凡而高尚的遗体器官捐献者,宣传普及遗体器官捐献理念。

  闫俊和张效平两位老人走了,但他们留下的,是能让更多病人重见光明的眼角膜,以及能发挥科研教学作用的遗体,给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年轻时,他们身为军人保家卫国;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去世后,除了对家人的爱,他们把自己身上的所有,都献给了他们最热爱的祖国。这种人间大爱,体现了党员本色,也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遗体器官捐献事业依然任重道远,两位老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希望有更多爱心市民关注并支持遗体器官捐献事业,一起为生命健康助力。”南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余瑶表示。

  (来源:南通发布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