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年假,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想的机会。我在这三天当中,检讨了所有的过去,同时,计划了将来,我觉得过去的随它过去吧,不管它是酸甜苦辣;要注意将来,把握现在,于是我觉得有‘自我革命’的必要。于是我拟定‘新生十大信条’,以期自今年起,更外努力地去创造一个新的生命......”
(成贻宾烈士写给未婚妻的信)
1944年,17岁的成贻宾给未婚妻彭毓芬写下了这封情书。信中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海誓山盟,有的是一位青年学子面向未来“自我革命”、奋发向上的誓言,他提出 “新生十大信条”,在今天看来仍是满满正能量。1949年,成贻宾在营救被国民党当局殴打的学生时遭敌人暴击,用22岁的生命践行着自己的信念。
(信件全文)
本月,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迎来建陵70周年,70年来,雨花台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纪念地之一,而这位“雨花台最后一名烈士”也不曾被人们遗忘。12月7日,成贻宾烈士的东南大学校友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一起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纪念活动,来缅怀这位为了新中国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手捧照片的是东南大学国防教育教研部陆华教授,她和成贻宾烈士既是同乡又是中学校友)
12月7号早晨,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国旗护卫队与师生代表手持成贻宾烈士照片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升旗仪式。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介绍,成贻宾烈士是东南大学的杰出校友、也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的烈士里最后牺牲的雨花英烈,他牺牲于1949年4月19号早晨8时20分,距离南京解放仅有4天。七十年前,他没能看到南京解放,七十年后的今天,同学们要让烈士“看到”五星红旗在母校校园冉冉升起。
当天上午,《在雨花英烈精神的激励下前进——东南大学一代青年的红色记忆》原创展览也巡展至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展览集中展示了东南大学校史上的雨花英烈事迹。
(周鹗教授和王慕臧教授为同学们现场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
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周鹗教授和爱人王慕臧教授相互搀扶,颤颤巍巍地走到展览第二部分“黎明显赤诚”的一块专版前。看着同学成贻宾烈士的生平事迹和各类稀见史料,周老眼含热泪,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比我晚几年,都是电机系的。当时看到他们牺牲,我们还是很难过、很难过的,他为我们中国的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王慕臧教授回忆,1949年4月南京解放前夕,学校里青年学子一起参加革命斗争。成贻宾在参加反对国民政府的游行示威时,惨遭军警特务毒打,致使内脏受伤,最终不幸牺牲,年仅22岁。这让她和同学们对敌人充满愤恨,对解放军的到来充满期盼,更激励着大家继续勇敢地投入到护校斗争中:“我们真正地感觉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得来不易的,是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
随后,学生们采取长途接力形式,将周鹗教授敬献的花束从四牌楼校区一路送到雨花台知名烈士墓区成贻宾烈士墓碑前,象征着从周鹗教授那一代学子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到今天的校园里。
(图:同学为成贻宾墓碑文字描新)
“前辈校友70年前投身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壮烈牺牲。70年后同一个校园里的我们,将传承母校的红色基因,永远永远跟着党前进!”缅怀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在烈士墓碑前庄严宣誓。这铿锵的誓词,是对长眠在雨花台的英烈的致敬,也表达了同学们延续70年前热血青年“跟党前进”信念的决心。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王德俭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