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南京海事法院正式办公运行。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和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共同为南京海事法院揭牌,江苏人民法院大家庭正式迎来新成员。根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公告,南京海事法院自2019年12月4日起履行法定职责,办公地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152-1号。
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152-1号的南京海事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和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共同为南京海事法院揭牌
南京海事法院
这是江苏省第一个专门海事法院,也是我国第11家海事法院,社会各界特别是许多从事海事领域工作的业内人士都对它期盼已久。那么什么是海事法院?为什么要成立南京海事法院?它将会带来什么改变呢?
亲历现场:
“南京海事法院成立,我们很高兴”
南京海事法院立案庭
12月6号一早,南京海事法院虽然刚刚成立,但里面已是人流涌动,立案庭里,不少有诉讼需求的市民和法律界人士前来咨询、立案。
南京海事法院立案庭负责人告诉评新君,目前南京海事法院已经收到了20多件案件的材料,案件类型涉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船舶买卖合同纠纷、船舶所有权确权纠纷、船舶建造合同纠纷、船舶触碰损害赔偿纠纷、海洋行政处罚纠纷等。另外还接到不少咨询电话,除了以上类似问题以外,还有涉及到海难失踪人员宣告失踪和死亡等问题。
南京海事法院立案庭
海事法院是审理海事和海商案件的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围包括海事侵权纠纷案件、海事合同纠纷案件、海洋可航水域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纠纷案件等。因为水上船只流动性大、航行范围广、跨区域特点明显,所以海事案件具有涉外因素多、专业技术性强、诉讼标的流动等特点,为了更加科学高效地解决海事纠纷,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之前我国分别在广州、上海、青岛、天津、大连、武汉、海口、厦门、宁波、北海设立了10个海事法院。
作为中国海事法院系统中的“新人”,南京海事法院的设立将对江苏省内相关法律诉讼带来更多便捷。来自江苏仪征某律师事务所的余小朝律师告诉记者,以前,江苏省内相关案件大多由武汉海事法院、上海海事法院等法院受理,自己打官司经常去武汉,一趟系列流程下来费时又费力,即使是有时遇到一些标的只有几万元的案子也只能如此。对于南京海事法院成立,他一连说了好几个“非常高兴”,对于律师来说,办事时间、花费的精力和费用上都得到大大降低。
来自浙江舟山的罗先生也深有感触,他告诉评新君,自己听律师说南京海事法院成立,3号就来南京了。由于公司主要客户是江苏企业,他每次都要浙江、江苏、武汉三地跑,现在有了南京海事法院,路程缩短、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南京海事法院管多大范围?
南京海事法院管辖范围
根据相关规定,自江苏省与山东省交界处至江苏省与上海市交界处的延伸海域,自江苏省与安徽省交界处至江苏省浏河口之间长江干线及支线水域,以及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港口与通海可航水域的案件,都是南京海事法院的管辖范围。
除了地域上的划分之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规定》,也对南京海事法院受理案件类型有明确的划分,包括海事侵权纠纷案件、海商合同纠纷案件、海洋及通海可航水域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纠纷案件、其他海事海商纠纷案件、海事行政案件、海事特别程序案件等六大类共108种类型的第一审案件,都在其受理范围之内。
南京海事法院
为了更加更好地提供法律服务,南京海事法院还在连云港、南通、泰州、苏州设派出法庭。从南到北,南京海事法院和四地派出法庭的设立,将大大降低办案成本。当事人可以在总部或者任何一家派出法庭办理立案。
01.南京海事法院连云港法庭
连云港连云区金海路1号
02.南京海事法院南通法庭
南通崇川区工农路1号
03.南京海事法院泰州法庭
泰州海陵区凤凰东路52号
04.南京海事法院苏州法庭
苏州相城区润元路南润益巷润南大厦
为什么要在江苏增设一座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
江苏省共有海岸线1000余公里,各类港口星罗棋布,航运业、货代业、造船业、滩涂养殖业及相关服务业都很发达,也有大量的海事、海商纠纷需要通过司法审判加以解决。此外,“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江苏叠加交汇,对良好的法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江苏经济社会尤其是港口经济和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发生在江苏省境内的海事海商纠纷逐渐增多,在江苏设立海事法院,正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体现司法为民和司法效率,满足江苏境内日益增长的海事海商司法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有效举措,是法治江苏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不仅如此,这也是江苏适应经济全球化,推动航运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突破之一。南京海事法院的设立将有利于推动江苏海事海商服务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推动江苏航运贸易服务软环境的发展,使长江江苏段具有调动区域甚至国际资源和资金的强大功能,助力江苏对外开放、落实好国家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
(来源:评新而论 编辑/滕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