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5日)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歌剧《拉贝日记》、舞剧《记忆深处》演出资料捐赠仪式,两项作品相关的27件套实物资料及部分电子档案正式入藏该馆。以艺术形式记录下国际友人的人道主义救援与大屠杀亲历者们的深刻回忆,也让这段历史真相传向远方。
舞剧《记忆深处》以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探索1937年南京大屠杀过程为线索,展现了南京大屠杀亲历者们的回忆。该剧选取屠杀、见证、忏悔、否认等关键词构成相对独立又相互印证的篇章,角度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个真相,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小甦说:“大家平时可能不太喜欢观看真正态度很严肃的作品,但这一题材能够触及国人疼痛,完全规避任何娱乐性,完全规避常规的美感,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题材,具有极强的冲击感和令人深思。”
而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则演绎了变成人间地狱的南京,有拉贝、魏特琳、马吉等几十位西方友人选择留下来,守护着安全区内的二十万难民的生命安全。
歌剧《拉贝日记》导演周沫说,1937年,她的奶奶只有7岁,虽侥幸躲过大屠杀浩劫,却也经历了举家逃难,东躲西藏,经历了也见证了这个城市的磨难与创伤。“南京大屠杀,即使时隔82年,依然是深深印刻在我DNA里的伤痕。从事导演工作后,我一直在想如何能用一种跨越文化、地域、国界的方式,向世界讲述这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不仅要有物质层面上的载体,更需要人类心灵上的教化和触动,让后来人从各个层面传播到世界各地,延展历史的长度、深度与广度。”
创作笔记、总谱手稿……这些文艺作品的创作承载了历史记忆,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和平的向往。虽然这些资料并不是直接与历史相关的文物,但文物部负责人艾德林说,为了明天而收藏今天,与大屠杀历史相关的文化资料都值得珍藏,“除了本身我们带有收藏管理职能,增加我们的产品数量、产品种类外,我们未来也可以利用它们办展览、编辑出版或者做其他的用途,通过这些捐赠的物品,进一步去加大关于这段历史的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记者/顾倩颖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