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孵化器助力企业“破壳”崛起

2019年12月01日 03:56:25 | 来源:金山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09年,一群从江苏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走进京口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京口软件园),创立江苏名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初期和很多企业一样,他们也遇到人力资源、场地、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关键时刻,京口软件园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场地,协助他们申请补贴、吸引人才等,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10年来,企业从十几人的团队,壮大到如今300人的公司,在南京、上海等地都有研发中心。

  回首10年创业史,江苏名通负责人感叹,正因起步时有软件园这样好的平台,企业才能越走越远。

  高新技术企业蓄势勃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市多家孵化器立足区域产业特色,统筹各类资源,坚持创业陪跑,为企业提供场地支持、政策服务、创业指导、创业代理等方面的“保姆式”服务,构筑了相对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让孵化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坐落于丹阳市高新区南三环的丹阳高新技术创新园,成立于2015年7月。谈及创业孵化园区建设与运营,丹阳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志锋表示,2016年孵化器正式运营以来,他们一方面加大投入进行园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为企业提供系统的培训与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

  作为一家综合性孵化器,为了吸引符合丹阳定位的企业与项目,园区配备9栋研发大楼,建筑总面积达50000平方米,先后投入5000万元资金分三批次购买技术设备,以最大诚意筑巢引凤。截至今年9月,注册且入住孵化器企业数量达86家。

  江苏省(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北航丹阳研究院、国家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丹阳分中心等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群于此,其中国家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丹阳分中心研发的JX300型高铁接触网检测车获得中车30台套的订单,直接地区经济纳税贡献近千万元。作为孵化器的明星项目,江苏新绿能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的高速铁路弓网系统运营安全保障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完善服务助力企业壮大

  扬中新城科技孵化器紧邻城区。三茅街道科技人才办公室负责人朱松华在孵化器成立之初,就决心以“最佳地段、最好设施、最强班子、最优服务”,将其打造成扬中地区新型创新创业载体,使其成为三茅街道乃至全扬中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高地和引领标杆。

  朱松华告诉记者,要将孵化器打造成创业者的造梦工厂,他们选择以“创业导师”为抓手,建立起“创业导师—创业辅导员—企业联络员”专业孵化服务体系。“目前导师团有3个常驻创业导师和诸多兼职创业导师,导师涵盖行业专家、教授、企业负责人、技术能手等各领域,为各企业和项目提供技术、管理、资金、招商等多方面指导。”

  镇江奥美机电公司在“二次创业”探索人脸识别智能产品开发项目时,由于前期对技术的掌握不足,导师团为其联系西安交大、南航、上海交大等院校进行交流取经。目前该公司已成功研发出“动态活体人脸特征识别智能安防系统”。

  成功孵化江苏名通的镇江京口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京口软件园),目前已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聚焦科技企业,依托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辖区高校众多的优势,先后孵化、服务文化创意、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60余家。

  去年入驻孵化器的江苏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是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研发高考志愿智能辅助填报系统,“这是将技术研究及技术成果转化成项目的最佳案例。”研究院院长周从华介绍,去年高考,该系统为全省2万多高考学子提供了填报志愿的相关数据支撑和帮助。除此以外,该研究院还从事跨境电商业务,提供丹阳眼镜等特色商品的精准销售。周从华表示,研究院算是孵化器里的孵化器,虽然入驻时间不长,但软件园为研究院实际解决了场地、销售渠道等问题,“孵化器为我们提供硬件,我们为孵化器提供软件,彼此相互配合,共同成长。”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35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孵化面积84.59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535家。2018年在孵企业累计销售额52.5亿元,税收4.77亿元。 
  (来源:金山网 编辑/苏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