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执法对不达标的企业简单地“一刀切”、政府喜欢“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新官不理旧账”问题依然存在……28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江苏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当下民营企业“吐槽”较多的问题集中发问,省政府及省发改委、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管局等10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到场应询,对相关问题一一作答。
开展环保执法“一刀切”问题专项整治
环保执法对不达标的企业采取简单的关停措施是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孙大明提出:“频繁重复的检查多,环保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不高,让企业无法根据预期安排生产经营”。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良宝在回答中表示,这一问题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企业存在着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不完善、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放,甚至还有偷排直排等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的确在执法活动中,有些地方简单机械地执行政策法规,只强调严查重处,不重视政策和工作要求的宣传,下一步,将规范环境执法的行为,开展“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问题的专项整治,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改进执法的方式方法,监管和服务两手抓:
“在实施省级统筹强化监督,对十三个设区市集中开展多项执法检查,而不是一个行动一个行动地开展。大幅压缩检查的时间、规模、人数,特别是要推行“互联网+监管”,加大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展非现场的执法,真正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提升服务方式,对信用好的企业实行豁免权。”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探索政府信用评级
“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政府部门不上门,企业发展欣欣向荣,政府部门频频上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卓君提出了在调研中遇到的两种极端现象,并且他还发现“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在江苏依然存在:新的领导人到任以后对前面领导人承诺兑现的或者跟企业签订的相关协议不履行、不兑现,那么,如何提高政府信誉?
省政府副秘书长赵建军用8个字来回应: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就是要把营商环境营造好,有求必应就是真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下一步要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特别是明年1月1号国务院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就要施行,省里面要制定配套的办法和一系列措施。同时我们还要修订完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营商环境的评价等等。”
同时,他提出从完善制度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和典型案例引导3个方面来打造政务诚信,探索政府的信用评级和公务员的诚信评价:在招商引资、PPP、工程款拨付等这些不履行承诺,不履行合同的重点领域来持续发力、精准发力,解决一批典型案例。
民营企业“欠款”要全部清零
省人大代表,天衡会计事务所的首席合伙人余瑞玉提出,民营中小企业经常遇到政府部门、央企、国企拖欠应收账款问题,又因为担心损害与政府部门和国企的重要关系,不愿意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政府部门有哪些更有利的举措?
省工信厅副厅长李强回答表示,截止到十月底全省共计排查拖欠账款118.7亿元,已经偿还92.6亿元,清偿率达到78.1%,预计全年清偿率93.8%,并建立机制严防新增拖欠:
“省里要求年底前无分歧的欠款要全部清零,没有司法程序,没有质量问题,没有这些歧义的要全部清零。要求政府投资类项目依法合规落实资金来源和清偿责任,将拖欠主体失信行为纳入信用信息平台,推动清欠督察常态化,防止边清边欠,清完又欠。”
企业注销也需要“少跑腿”、“便利化”
在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下,如今大家普遍感觉注册开办一个企业比较简单,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腊生也发现,民营企业反而出现了注销难,可能要花上大半年时间、办理很多手续:“这次调研过程当中,有的地方反映,有一些被淘汰关闭的企业没有被及时的退出,成了僵尸企业,影响了市场的活力,有的地方政府担心如果这个民营企业注销比较多,影响市场主体的数量这样一个经济的指标,请问,我们省在破解民营企业注销难的问题上有什么举措?”
对此,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吴永才表示,企业注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从保护国家利益,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角度来考虑的。不过,在营商环境持续改革的情况下,还是要从方便企业办事的角度去简化程序,市场监管局主要通过减材料减程序,快速办,简易办3个方面来推进:
“以前就这个注销环节,要交9份材料,现在我们减到了5份材料,原来是要申请、公告,现在把这2个程序上也减了,成本也减了。做到快,主要是借助于网络,在网上一次登录以后,我们就多部门联动。易的话,像没有债权债务这样的企业,有些领取营业执照以后也没有开展经营活动,只要企业做出承诺就马上办,及时办理。”
遇到招投标门槛可以多“举报”
列席会议的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茂萱提出,在调研过程中,不少民营中小企业感到在公共资源、招投标等项目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也很难进入政府的采购平台市场。
对此,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显东表示,欢迎举报。作为招投标的主管牵头部门,省发改委主要采取的措施是清理规则和查处个案,在规则清理方面:2015年废止了384条招投标的规定,今年又对现行的297项规定进行了清理,废止了34件,修订了30件。而在个案查处方面,王显东表示,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反映问题的多,举报维权的少、实名举报的更少,“举个例子,今年8月份,我们开通招投标专项举报通道以来,共收到9条举报线索,其中以匿名为主,只说现象和问题,也没有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查处难度比较大。鼓励我们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利用规则、制度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
针对政府采购平台的问题,省财政厅副厅长李建平表示,前几年,采购设置了一些条件,如注册资本金等,确实限制了一些民营企业来公平参与竞争。近几年已经严禁把注册资金规模的大小作为评标的因素、严格执行价格的扣除政策,多方面优化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市场竞争环境:
“我们从2019年10月份起,取消省级政府采购会计服务等6项入围供应商库,以落实财政部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害公平竞争规定和做法的要求。 另外,我们在全省也部署了这项清理活动,努力来营造一个良好的采购环境。”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丁凤云 编辑/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