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守护船闸水下安全 扬州航道有个“蛙人工作室”

2019年11月26日 08:17:15 |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水系发达、航道密布的扬州,共有内河航道184条,通航总里程2298公里,里程和密度均居全省前列。沟通联系着这些航道的,是我市境内的10多座船闸。每天,随着闸门的开合,一艘艘满载着货物的船舶鱼贯而出,繁荣了我市的水上运输。

  为了确保船闸正常运转,扬州航道部门成立了一个团队,职责就是守护“船闸水下安全”。由于都是水下作业,因此,团队的名字就叫做“蛙人工作室”。昨天风雨交加,最低气温逼近0摄氏度,“蛙人工作室”冬季船闸水下巡检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

  现场检查

  冬季巡检首站顺利通过

  只听“扑通”一声,全副武装的“蛙人”熊坤尧纵身一跃,跳进了芒稻船闸的闸室中,对这座船闸进行水下“体检”。

  “你看,他正在水下‘摸排’,这边水比较浑浊,估计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确认下氧气供给有没有问题。”熊坤尧在水下进行着“摸检”,而通过他携带的水下摄影机,工作室的其他伙伴们则对他的水下情况进行监控,保证他的安全。“以前可没这么先进的水下设备,蛙人的下水装备就达到140多斤,现在不但装备轻了,还有水下摄像设备,安全性也增加了。”

  虽说装备变得先进了,可是“蛙人”的水下工作还是十分辛苦。由于水下浑浊,“蛙人”的水下作业全部靠经验“摸”,弯腰爬行、用双手对闸门的水下部分进行摸查,“主要检查水下有没有异物,螺丝是否松动,运行是否良好。如果‘摸’到了异常情况,就要立即进行检修。”

  经过近1小时的水下“摸查”,“蛙人工作室”确认芒稻船闸水下运转部件一切正常,冬季巡检首站顺利通过。当日,他们还冒着风雨对下游引航道驳岸维修处水下进行了检查,共清理出十多块石头碍航物,消除了安全隐患,有效保证冬季枯水期船舶安全通行。

  稀缺团队

  周边城市也常常求助

  每年四季的水下巡检,只是“蛙人工作室”的一项固定工作内容。因船闸运行故障等原因,影响航道正常运行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的工作,就是当情况发生时,第一时间出动,团队合作,潜入水底进行维修工作。

  熊坤尧作为潜水员,可以说是这个团队的中坚力量。1990年,他作为优秀士兵从部队退伍回扬,立志子承父业的熊坤尧拒绝了各种橄榄枝,选择进入航道部门。“做过很多工作,车工也干过,受父亲影响,工作内容渐渐向潜水靠拢。”熊坤尧认真参加潜水专业培训,钻研技巧,终于在1996年拿到了专业资格证,成为一名正式航道潜水员,从此一干就是20多个春秋。

  “我们有专门的潜水员,这在整个江苏航道部门都非常稀有,正是基于此,成立了‘蛙人工作室’。”作为扬州交通部门仅有的一个水下作业潜水团队,他们每天的工作十分繁忙,不仅要管扬州航道内的事儿,南通、泰州和南京等好多周边城市,因为没有专业的船闸潜水员,有了问题也得向他们求助。

  “每天运河上的船只数不清,船闸一起一落,每个小细节都不能马虎。”熊坤尧告诉记者,忙起来一天要处理好几起事故,“像春节航运繁忙时,有时候吃着年夜饭就被叫走去工作。”

  虽然潜水员是“蛙人工作室”的核心,但是,熊坤尧说,这个团队缺了谁都不行,“有的负责氧气供给,有的负责监控水下情况,有的负责制定水下维修方案,可以说缺一不可。”

  有一次,熊坤尧刚潜到水下几十米的位置,突然感到氧气停止供应,调节氧气阀门也没反应。这时候,他收到了岸上同事传来的指令,通知他赶紧浮上来。被拉上工作船摘掉面罩时,熊坤尧的脸因为缺氧已经发青。后来检查得知,一个小螺丝卡在空气压缩机的弹簧里,导致机器停止了氧气供应,“如果不是团队合作的力量,我根本没有办法完成水下作业。”

  传承问题

  期待“潜水新兵”的加入

  因为“蛙人”潜水员的工作十分辛苦和危险,因此,鲜少有人问津,“蛙人工作室”目前最大的困境是传承问题。

  扬州市航道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0多年来,他们一直想要招航道潜水员,可这个职业不但对身体要求高、有潜水技能,还得了解船闸的构造,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报名。

  “只要愿意学的,我们都会认真教,我们‘蛙人工作室’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培养新鲜血液。”如今已过50岁的熊坤尧除了日常下水工作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航道潜水新兵。“‘蛙人工作室’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共同守护好船闸水下安全。”扬州航道部门工作人员说。

  (来源:扬州晚报 编辑/俞思琼)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