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油,以蟹黄、蟹肉为主料,用猪油(板油)和少量植物油制作的一种食品,溱潼人制作蟹油称“熬蟹油”。
蟹油色淡黄,味香鲜,是烩制菜点的高档调味品,它的鲜味属天然美味,淡水河内的虾籽也属天然美味,但比不上蟹油的味道,至于味精、鸡精等调味品其效果更不能相比。 蟹油的用途很广,食法多样。
蟹黄包。旧时溱潼“复兴楼”的蟹黄包是溱潼名点,“起鼓踮脚,离皮离壳,汤鲜色艳,蟹味飘香”。刚出笼的包子,热气腾腾,汤汁鲜艳,香味扑鼻,诱人生津。它像胖宝宝的脸蛋,活泼可爱。品尝蟹黄包,香醋姜末为佐料,口感极佳,实乃一大口福,让人回味无穷。目前蟹黄包大量上市,游客至溱潼争相品尝,不少人还选购馈赠亲朋,溱潼人吃早茶,蟹黄包为首选。
蟹油鱼饼,常称“蟹烧鱼饼”。为溱湖八鲜菜系之一,鱼饼本身具有鲜嫩柔滑等特点,加入蟹油烩制,更是锦上添花,色香味形,五彩缤彩,是溱潼酒楼饭庄的当家名菜,烩制鱼圆、虾球加入蟹油和鱼饼一样受到人们的青睐。
蟹黄豆腐汤,是宴席中的汤羹,选料讲究,制作精致,具有鲜、嫩、清淡、解酒等特点。每到蟹季,它不仅是酒店的名菜,也是不少家庭餐桌上的家常菜。此菜名称尚未统一,有人称为“雪花飘香”,有人称“白雪公主”等;如有读者为其取一雅名乃一大趣事。
大煮干丝,是早茶的头菜,配料多样,加入蟹油,身价倍增,盛入器具中,红、白、绿、黄、黑等色彩鲜艳,象似盆景,食客不忍下箸。
蟹油馓子,是宴席中的点心,具有香、脆、酥、鲜、清淡可口等特点,很受食客欢迎。蟹油还可做蟹点刀,雅称狮子头,吃面时挑点蟹油,味道更佳……
蟹油为何有如此功能?主要是因溱湖簖蟹而成名。蟹属节肢动物,扁圆形,前面钳子一对称为螯,另有八足,爬行横走。“青眼红毛八脚长,肉鲜味美嫩脐黄,秋风催没拦河簖,铁壳攀高向大江”。诗人的诗句道出簖蟹的特点和设簖捕蟹之方法。溱湖簖蟹,为溱湖特产。相传在明代为贡品。与阳澄湖闸蟹相媲美,故民间有“南闸北簖”的说法。每年八、九月份,秋风起,天渐凉,内河的螃蟹回归长江,渔民设簖用草索烟熏捕捉,只只为上等佳品。簖蟹肉质鲜美,团脐黄满,营养丰富,有清蒸、油炸、炒蟹肉等食法,制作蟹油是一种特别的食法。
制作蟹油较为复杂,分蒸、剔、熬三步工序。蒸,将洗净的螃蟹入蒸笼,待熟后出笼冷却;剔,这是一项慢工序,用剪、棍、扒、针、铲等工具,按其功能剔出蟹的各个部位的蟹肉蟹黄;熬,将成熟的猪油和少量植物油连同剔出的蟹肉、蟹黄一起下锅,以文火煎熬,此工序中掌握火候极为重要,如果超时,蟹肉、蟹黄枯焦,将失去蟹油的原味。
熬蟹油忆往事。旧时除饭馆酒楼点心店熬蟹油,但家庭少见。这是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朝出、晚归忙于生计,哪有闲钱和闲工夫来做此等富事。上馆子吃蟹点,普通百姓连想也不敢想,而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熬蟹油已进入平常百姓家,每到螃蟹季节,家庭主妇忙于选蟹,剔蟹、熬蟹油,为春节制作蟹黄包作准备。到了春节前,蒸蟹包做虾球、鱼饼已成为时尚。旧时过年普通家庭忙着炒素菜(胡萝卜丝咸菜)煮黄豆早已被淘汰,在街头巷脑那种炒蚕豆、葵花籽、花生的沙沙之声也已一去多年。
溱湖簖蟹为八鲜菜系之首,以蟹肉、蟹黄制作的蟹油为八鲜菜点增添了美味,功不可没。当下正是蟹季,很多商家剔蟹熬油,投入市场,是具有水乡特色、馈赠亲友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