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这个周末,有个好地方市民可以去逛一逛。哪呢?就是正在国展中心举办的紫金奖·首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20000多平米的展厅里,共展出12356件设计作品,有的科技感十足,非常酷炫;有的代表着区域文化的传承,很接“地气”。在里面逛上一天,你会发现,艺术没那么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可上面的人物却是静止的。浙江大学的参展作品《神奇盒子》,采用叠加型虚拟幻影成像装置,将敦煌壁画上的人物,从平面到立体,再到动态展示,分层展示在观众面前,体现了科技与设计的完美融合。
徐付阳是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他特别喜欢《神奇盒子》的展览方式:“技术方面达到了一个革新,因为以前大家只能在展览台上看,现在通过这种新奇的方式去体验,感受更直观,让我感觉它像有生命,会活过来一样。”
有高科技的设计作品,也有“接地气”的品牌设计。江苏大学设计作品“三京茶食”点心铺,在店面设计上,提取了镇江古城、古街、古建筑的诸多元素,构建了基本视觉图形。包装设计上,色彩稳重淡雅,名称、标识所用的字体、图案和谐均衡,体现了镇江独特的文化风情和历史韵味。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朱喆介绍,“三京茶食”点心铺作品的最独特之处,在于其将镇江的各式小吃进行了整合、包装和推广,是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镇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我们小的时候,就有大京果、京江脐这样一些非常有名的茶食,但一直没有具体的品牌,所以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就致力于想为镇江茶食做一个品牌。”
有好玩的好吃的,也有实用的“国潮”纪念品。江苏大学崔梦君的“三怪三杰”设计作品,取材自“镇江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再提取与食物相关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乾隆、张果老和黑塔, “乾隆弹的吉它弦,上面用的就是面条;张果老是一个键盘手,有倒骑驴的典故,所以我们把肴肉放在驴的口中,形成一个画面;最后是黑塔,作为镇江香醋酿造的始祖,我们把他和香醋的醋坛相结合。”
将这些与当代新潮文化相结合,用摇滚的形式为其赋予更为鲜活的时代韵味,吸引了不少观展市民。一名观展市民认为, “三怪三杰”将传统文化以一种新颖的形式表现出来,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一种形式,“就很有国潮的感觉,和现在青年人喜欢的色彩结合在一起,比较有冲击感。”
设计离不开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江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韩荣表示,设计作品应该“接地气”,要为地方文化经济发展服务,这也是高校重要的职能之一:“我们特别关注产学研的落地实践,大家能够看到的很多作品,都是已经签约实现的产品形式,并且已经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今天展会现场,来自天津美院、鲁迅艺术学院、西安美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中西方大学设计教育比较”的话题进行了探讨。明天还将举行一场圆桌论坛,讨论“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的边界”等话题。
更多精彩节目,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周一至周五每晚21点35分播出的《江苏教育新闻》栏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徐华峰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