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更是一座承载着几代人深厚情感的精神丰碑。11月22日下午,南京市鼓楼区举办“书香鼓楼”全民阅读活动——“不忘初心使命,传承大桥精神”分享会,长篇纪实文学《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作者、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现身树人中学,向现场师生作分享。
1968年10月1日,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正式通车。在正式通车前,为了验证大桥施工质量,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亲自率领118辆坦克从大桥压过。事实证明,南京长江大桥的施工质量一流……分享会现场播映大桥建设纪录片,带领大家回到峥嵘岁月,回顾 “天堑飞虹”艰苦卓绝的建造历程。
大桥建设工人魏则玉和吴汉忠两位老人也来到现场,真实还原了大桥建筑工地热火朝天、众志成城的历史画面。半世纪后在2016年大桥封闭大修前的负荷检测中,技术人员发现桥上每颗铆钉仍然保持完好,魏则玉老人在当时正是一名年轻的小铆工,他说,这与建设者的努力拼搏密不可分,“在大桥铆合以前,要进行技术培训,要求每一个工人要按照施工工艺严格执行,主要特点就是速度要快,铆合关键在于保持温度,温度降下来铆枪就打不动了,铆不实就松动,一松动影响整体大桥质量,所以当时我全心全力用最快速度把钉子钉到位。”
南京长江大桥最终全线通车,是中国人民奋斗精神的最高体现,一度有着“争气桥”之称,从第一座“争气桥”到长江上的“动脉线”,谱写了新中国振兴民族工业、谋求民族复兴的鸿篇巨制和光辉乐章。长篇纪实文学《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作者、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大量的史实、生动精炼的语言,带领现场的观众一起穿越到新中国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及江阴长江大桥的不同时期,为大家讲述了老一辈建设者们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建桥故事。
章剑华告诉记者,2018年12月底,南京长江大桥“闭关”结束向市民开放,众人涌向大桥争相一睹风采的场景让他印象深刻,“大桥还在,大桥精神还要继承和弘扬,”于是,笔下文字铺陈开来,《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一书应运而生。“从武汉长江大桥到南京长江大桥到现代化大桥,这也是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最大的成就之一,所以我把大桥建设的过程记录下来,记录为大桥作出贡献的中国知识分子、桥梁专家、工人,通过长江大桥建设来反映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全民阅读和“书香鼓楼”建设全面开花,完善公共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书香进机关、进企业、进街道、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今年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举办诵读朗读、讲坛讲座、交流展演等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千余场。
鼓楼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分享会作为“书香进校园”全民阅读主题活动、优秀爱国主义经典作品分享活动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专场活动,号召和引导观众和青少年,在老一辈桥梁人“为国家造桥、为人民造福”使命担当的感召下,继承和弘扬大桥精神,不忘初心使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