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先行。18日-20日,沪苏浙皖30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江苏,就推进长三角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一体化工作情况开展联合视察。来自各领域的代表,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诸多方面,就三省一市如何共同发力,下好互联互通“一盘棋”广泛支招。
在吴江黎里旅游集散中心,只要花上5元钱,就能踏上公交车,前往浙江嘉善西塘,或是上海青浦。
站在汾湖高空俯瞰,原先的省际断头路康力大道,正在不断向东延展,跨越省界元荡,最终将对接上海市青浦区内的东航路。
通的是路,但破的是界限。一路看下来,代表们感到热血沸腾,江苏省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佘才高代表说,长期以来省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物理的隔断,“那么这次我们欣喜地看到,省际公交一体化若干条线路正在开通,在太仓港一个铁矿石码头,这个是港口建在江苏,但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有浙江、上海港口和一些大型用户参股,我觉得这是一体化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三省一市在联合推动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度。比如宁淮铁路,在安徽的帮助支持下,仅用7个月就获得了国家铁路集团的可研咨询意见和省发改委可研批复;涉及江苏的11条省际断头路项目中,2条已建成通车、6条正在建设,剩下的也正在加快推进;备受关注的《南通机场迁建选址报告》也在这个月在北京召开论证会。
同时,我省已开通了34条省际毗邻公交班线,今年年底前计划再开7条;19个省界收费站去年已撤除5个,今年12个已开始正线取直建设。
不过,这次考察也让代表们感受到了长三角还有很大建设空间。浙江省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林天干代表视察结束后将从南通回温州,由于南通无高铁,只能先乘火车到苏州转乘;他还提出,长三角地区对外交通网络也有短板,比如赴粤港澳大湾区的轨道交通,只有温福铁路一条货运客运兼顾的铁路,一到节假日就一票难求。
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副主委罗卫红代表注意到,长三角交通相关政策如收费政策“一地一个价”,且价格差别较大,她建议,“交通不光基础设施项目要一体化,交通部门体制机制要一体化,相关政策也要一体化”。
技术创新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江苏省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党支部副书记权太琦代表表示,随着我们信息、科技、大数据以及我们5G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改变,大交通的建设也需要新科技的加持,要多预留一些将来可能会需要的配套的空间。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霖表示,除了建设手段现代化、工艺工装世界一流之外,还要加强对技术前沿的研究,“比如在国家的交通强国纲要里面就提出来了,要进行400公里轮轨和600公里磁悬浮以及低真空管道的运输的研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代表也认为,长三角地区交通一体化的科技发展方面,可以去探讨、尝试这些技术。
加强立法协同工作是长三角实现交通一体化的制度保障,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吴向东代表提出,目前三省一市均未制定地方铁路法,联合立法不失为一个好时机:
“高铁的安全,现在对我们运营企业来说是重中之重,迫切的有这种需求,需要加强高铁立法。我们现在三省一市都在推动立法,但是进展不一,实际上上海铁路局正好就是江浙沪皖范围,我们也非常迫切想在我们江浙沪皖的范围内,如果能够联合立法最好。”
不过,这样的联合立法可能还需更多授权。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樊芸等代表就此提出,全国人大是否可在长三角跨区域行政立法上进行赋权,使三省一市可先行先试、更好创新,在包括区域交通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立法协同。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丁凤云 编辑/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