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世界慢阻肺日,据统计,全球目前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在我国,慢阻肺是四大慢性病之一,有超过9000万的患者。那么,什么是慢阻肺?慢阻肺患者又该如何平稳过冬?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冬季高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群中尤以老年人最为常见。今年77岁的林女士患有慢阻肺20年了,一到冬天就担心喘不过气,今年更是严重到进了ICU。
患者家属耿先生说,母亲主要是哮喘,还有肥胖和血糖高,这样引起她的病复发,就来住院的。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孔辉了解到,病人因为年轻的时候比较贫穷,经常用柴火或者秸秆做饭,烟雾很大,长时间的烟雾材料的吸入,从而导致了慢阻肺的发生。
经过及时的治疗,林女士的病情才稳定了下来。在我国,慢阻肺患者中有三分之二处于早期阶段,由于仅有咳嗽、咳痰等表现,病人往往不去就医,因此失去了早期发现的机会。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黄茂表示,慢阻肺在临床上常常被漏诊误诊,往往临床确定诊断的时候,已经不是早期,也意味着包括公众包括老百姓,对疾病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完全的认识,这个疾病在早期,可能它的症状比较轻微,但实际上已经有肺功能的下降,有肺的损伤。
医生也提醒,对于40岁以上,长期吸烟、反复咳嗽咳痰气喘、与粉尘或化学物质有接触者,有慢性咳嗽史、发作性喘息史等群体,都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就应及时就医。
黄茂主任说:“它会有一些危害因素,比如吸烟、职业性污染等,反复的气道感染,如果有这些危险因素,应该去做肺功能检查。或者说已经有了症状,但症状比较轻微的时候,不能说简单的,我就咳嗽咳痰,或者有点胸闷,我就吃点药缓解缓解症状,也是应该做相关检查,特别是肺功能检查。”
进入冬季,寒冷空气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从而引发慢阻肺。那么慢阻肺高危人群以及患者,该如何平稳过冬呢?
黄茂主任建议,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环境不是很好的时候,对于慢阻肺患者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戴口罩来减少污染。频发的急性加重,也就是所谓的高风险患者,可以考虑去注射疫苗。
(来源:《零距离》记者/王华素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