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示范区执委会专门举行了一场新闻通气会,执委会与有关县市区的负责人对方案进行了全面解读,6个部分、45条具体任务——这个备受各界关注的方案终于揭开了全部的面纱。
示范区怎么打造,这将为整个长三角一体化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样板。今天发布的《总体方案》实在是亮点多多,评新君梳理出其中的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最受关注的,《总体方案》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空间布局,要充分体现江南水乡特点,明确为“两核、两轴、三组团”。
“两核”即环淀山湖区域和虹桥区域。
“两轴”即沿沪渝高速和通苏嘉高速的两条创新功能轴。
“三组团”即以上海青浦新城、江苏苏州吴江城区、浙江嘉兴嘉善新城等节点为支撑的城市功能组团。
为什么是青吴嘉?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表示,示范区位于两省一市共同交界的区域,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如此,从发展前景来说,交通方面,该区域交通便利,距离上海、苏州、嘉兴大约都在五六十公里;生态方面,这里水网密布,风景秀美,绿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有一定基础;文化方面,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星罗棋布。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范围
“能把这三个基础条件组合起来,几乎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地方。”马春雷说。他透露,示范区将聚焦水系统、综合交通、生态环保、市政基础设施、文化和旅游发展、产业发展等6个领域,以先行启动区为核心,编制好专项规划。
未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将如何突破行政区划进行区域制度共享?国土空间规划如何保证生态绿色?两区一县有关负责人透露了《总体方案》公布之后的具体实施方向。
△上海
按照规划,上海青浦将加强“一城两翼”联动,依托虹桥商务区,东部打造以科创和商贸经济为主导的中央商务区;依托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建设,西部打造以绿色和创新经济为主导的协同创新区;依托青浦新城,中部打造以智造和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城市副中心。
青浦区区长余旭峰透露,“青浦东部主抓二次开发,中部工业园区主抓转型升级,西部主抓空间腾退。”
而和上海青浦区不同,传统制造业高度聚集的江苏苏州吴江区将把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吴江区区长李铭表示,吴江将做好与青浦、嘉善的产业协同,加快中端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低效产业腾退步伐、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同时,将深入实施太浦河“蓝带计划”,结合示范区“蓝色创新珠链”建设,大力推进“一河三湖”(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周边及沿岸地区综合整治,全力打造“水乡客厅”和“最美太湖岸线”。
△吴江黎里古镇
未来两区一县将依托湖荡水网、田园风光、古镇文化等资源,提升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品质和能级。围绕环淀山湖、元荡、汾湖联合打造马拉松、自行车、水上运动等体育活动品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同时建立多层次、立体化、跨区域的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城际和市域(郊)铁路网络布局和轨道交通布局,加强城镇组团之间中低运量局域线、公共交通网建设,强化“毛细血管”交通网络连接。变“三体”为“一体”,整个230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将变成一个大公园。
“本来我们到青浦需要一个半小时,今天过来50分钟就行了。随着一些断头路的进一步打通,今后我们到青浦来会更快。”嘉善县县长徐鸣阳在发布会上拿自己举例。
同时绿色产业也定了!未来示范区将推动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和智慧应用超前布局、协同发展,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与综合应用,推进IPv6等新技术规模化部署。对示范区的老百姓而言,意味着家门口的空气更优、河道更清、环境更美好,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收入。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数据治理平台
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提供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保障?《总体方案》要求,“建立两省一市财政共同投入机制,共同出资设立一体化示范区投资开发基金,统筹用于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建设。结合建设进程逐步探索财税分享机制,研究对新设企业形成的税收增量属地方收入部分实行跨地区分享,分享比例按确定期限根据因素变化进行调整。”
对此,马春雷透露,“示范区将重点围绕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和公共信用等八个方面率先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引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对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未来的图景,马春雷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描述:生态绿色是底色,创新经济是亮色,古镇文化是彩色,多姿多彩,色彩斑斓。
(来源:评新而论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