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日。医生介绍,自二孩政策放开以来,高龄产妇增多,早产儿现象也呈现明显增多趋势。面对早产,家庭要有正确的认识,精心护理,科学照顾,早产儿能够健康成长。
医学上称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为早产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据了解,早产儿死亡率为12.7%到20.8%,与正常婴儿相比明显偏高,并且一些早产儿可能会出现器官发育不全的情况,首先要引起家庭的高度重视。
淮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王进波说,“早产儿因为他(她)在孕期的时候会有一些潜在的危险,比如孕母生病,接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生以后会有一些高危因素,如脑部的损伤、视力的异常、肺部的损伤还有伴发着一些其他并发症,那么这种情况我们会直接转入新生儿科。”
医生表示,由于早产儿在宫内没有待够足月的时间,器官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对外界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大多数早产儿需要在医院治疗护理一段时间。孩子回家后,也需要家人精心呵护,在早产儿的成长初期给予细心照顾,这样才能保证早产儿健康长大。
王进波说,“第一注意体温,一般室温保持在24—26度,湿度保持在百分之55—65之间,另外第二点就是喂养,因为早产儿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能力又比较差,但是生长发育又比相对的同龄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多,因此早产儿最好是母乳喂养。第三点就是随访,对于高危早产儿,我们会转入高危儿门诊定期随访,一般对于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我们前六个月是每月随访一次,7—12个月是每两个月随访一次,根据随访的结果,我们会进行咨询指导。”
(来源:《零距离》记者/范涤青 编辑/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