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2019长三角运河城镇发展平望峰会在苏州吴江区平望镇举行。峰会邀请众多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共话运河古今,畅谈发展新路,推动长三角运河城镇以运河和长三角为双重纽带,积极构建长三角运河城镇命运共同体,携手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前列。本次峰会以“顺应国家战略 传承运河文脉”为主题,立足长三角,紧扣大运河,深入挖掘长三角运河城镇的文化精髓和当代价值,探讨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略,实现长三角运河城镇高质量发展。
峰会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发表真知灼见,带来一场“运河盛宴”;苏州大运河古城镇保护与发展联盟成立。该联盟包括苏州吴江区平望镇、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等单位,旨在推动运河古镇在遗产保护、文脉传承、资源利用、文旅融合等方面形成合力,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运河城镇发展命运共同体。
大运河流经长三角地区15座城市近百座古镇。这些古镇与运河同生共长,集运河文化与江南文化、融城镇文明与乡村文明、汇古代遗存与现代发展于一体,是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东风,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撑,率先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前列,已成为这些城镇亟需思考并付诸行动的时代命题。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王健认为,水运的枢纽中心是发达的城市所在,大运河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兴盛。大运河的优势不仅在于本体的运输状态,还在于沟通的水系最多、支线配套最好的水运主通道,与长江构成十字交叉、四通八达的黄金水道。江南的明清工商业、近代民族工业、当代乡镇企业等,都是靠大运河的水运优势发展起来的。在平望,两条运河“大动脉”在这里交汇,奠定了平望交通重镇、枢纽名镇的优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今后的发展中,平望应继续发挥中枢交通的优势,注重水运交通与水运网络,恢复江南乡村水运网络生态系统,再现“江村生态”。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发展委员会委员、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杰表示,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要注重协同建设、协调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必要建立一定的法律规章约束力,即确保不突破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条红线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的自主能动性,鼓励基层积极开展各种探索。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副院长史建华: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如何把我们沿线古城镇统筹保护发展好,除了在认知上要提升外,在方法上也要改变。以前由于都是一个点、一条街、一个镇的谈保护和发展问题,这样不可避免的具有重复性、雷同性。今天我们讲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应通过各相关局委办、各区镇、专业研究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参与,系统全面的将“十镇一城”保护和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定位,形成整体,合力推进。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 记者/耿昊东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