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省住建厅发布的《2019年度江苏省绿色建筑创新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上,全省共18个建筑项目获奖,位于相城区的南师大苏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幼儿园及高中部项目、苏州高铁新城第一中小学项目榜上有名。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分为一星、二星、三星,星级越高越“绿色”。据悉,此次获奖的两个项目均为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
图书馆采光天窗、食堂屋顶上的太阳能光伏系统、随处可见的透水道路……走进南师大苏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的校园,绿色建筑技术措施随处可见。据介绍,在该学校建设中,将透水路面、雨水回用系统、热回收、节能设备与系统、提升室内采光效果、采用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等绿色建筑技术融入建设的各个方面。
绿色建筑技术的融入,为学校每年节约运行成本18.74万元。以雨水设施与场地径流控制技术为例,学校铺设141.65平方米的植草砖、9740.39平方米的绿地、1404.23平方米的透水铺装、1308.35平方米的透水道路,用以调蓄雨水,可滞留雨水量 298.94立方米,部分屋面雨水、道路雨水经汇集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据测算,雨水系统每年可节约自来水2795.29立方米,每年可节约费用9783.52元。
在施工建设中,建设方还充分发挥科技对绿色施工的支撑保证作用,通过施工工艺改进、施工标准化等工作的展开,真正达到环境保护、施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绿色目标。
在苏州高铁新城第一中小学,下沉广场墙体上满墙的垂直绿化格外地引人注目。据悉,该景观绿化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还能起到夏季消暑、冬季保暖加湿的作用。
该学校还融合高效节能设备、节能照明、雨水回用、节水灌溉、太阳能热水系统等绿色生态技术为一体,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室内采光、通风环境、室外风环境进行优化分析,以达到提高人员舒适度、节能降耗、环境优美的目标,真正体现绿色建筑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相城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通过设立扶持政策、加大宣传、加强技术支撑、引导项目申报等方式,引导建筑行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绿色建筑数量逐年稳步提升。去年,该区新建建筑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