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州”的味道 !那一抹最深的家乡牵挂

2019年11月15日 15:59:34 | 来源:常州手机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信息和运输这么发达的今天,按理说,很难有一种美食是某个地方独一无二的,即使真的独一无二要吃正宗,也可以快递啊,但是在常州就有一种中国独一份的食品,流传很久却无人模仿,出了这个城就没有这个货,快递?不行不行!

  它的名字叫豆斋饼。

  早晨,湖塘东庄村,61岁的杨阿英在自家院子里洗豆子。

  杨阿英这是在准备做豆斋饼的原料。

  隔夜,把蚕豆浸泡,第二天早起,清洗豆子,再加籼米清洗。随后就可以拿到机器上打浆。打好的浆搅拌均匀,装进特制模具成型烘煎,也就上电饼铛一分钟的功夫,豆斋饼就可出锅了。

  常州人一向以爱吃著称,而豆斋饼是常州人美食记忆中最特别的一部分,它香酥可口,可做小食单独吃,更可以配汤配菜,与其他食材同烹,能充分吸收其中精华,让人回味再三。

  常州豆腐汤,里面如果少了小小豆斋饼,那就失去了“常州”原味。

  豆斋饼,有常州人叫豆渣饼,因它是用豆渣做成的,废物利用,绿色健康,也有人叫她豆炸饼或豆炙饼,吃时油煎火烙,等到色如金黄,香如秋桂时,迅速起锅,趁热品尝,据传,乾隆皇帝到常州时,大学士刘纶在家用此物招待,并请乾隆“趁热”,乾隆品尝后,以为天赐美味不可多得。正是保存期短,趁热吃等原因,也使得这种小小的豆饼无法长途运输。

  而叫豆斋饼,则因为它源于常州地区的祭祀文化和宗教文化,是祭祖时不可或缺之物。斋,或曰齐,是常州人对祖先的敬意。

  周平凡,从小吃爷爷做的豆斋饼长大,那又香又酥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作为常州非遗豆斋饼制作技艺第八代传人,她对这个小小的饼做过深入研究,考究为什么常州非遗豆斋饼没有在其他城市流传开来。

  在物质越来越富裕的今天,曾受冷落的豆斋饼再度成为常州人的心头好,光杨阿英家一天就能产豆饼至少五百斤。

  豆斋饼最考验手艺的是烘煎环节,古时纯手工,掌握火候的人最要紧,而现在,豆斋饼的制作已经实现了半机械化。即使这样,整个东庄村做这个手艺活的人还是越来越少了,数量从二十年的16家减少到现在的4家。

  童年的味道让留学回常的周平凡无法割舍,她一直在试图恢复最正宗的常州豆斋饼风味,历经周折寻找了白雀豇豆种子,进行试种,因为用白雀豇豆做出来的豆斋饼口感更加粘稠细腻;同时开发出大豆斋饼,取名金钱饼,把饼从中间剖开,将肉糜,虾仁,荸荠等塞入,作为馅心,裹糊,煎炸,粗菜精做,让这道常州非遗美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