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江苏省在常州溧阳公布了全省第一批次特色田园乡村名单,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江苏省第一批次特色田园乡村名单
南京市
江宁区:秣陵街道元山社区观音殿、谷里街道张溪社区徐家院
高淳区:东坝镇游子山村小茅山脚、东坝镇青山村垄上
徐州市
铜山区:伊庄镇倪园村倪园
常州市
溧阳市:溧城镇八字桥村礼诗圩、上兴镇余巷村牛马塘、别桥镇塘马村塘马、戴埠镇戴南村杨家村
苏州市
吴中区:临湖镇灵湖村黄墅
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北华翔、周庄镇祁浜村三株浜
盐城市
东台市:三仓镇兰址村1、2和3组先进路北侧,4、5、6、7组,三仓镇联南村3、4、5、6、7、8组,三仓镇官苴村2、3、5、6组
泰州市
兴化市:缸顾乡东罗村东罗、陈堡镇唐庄村唐堡
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祁家庄
宿迁市
泗阳县:新袁镇灯笼湖村堆上组
从2017年开创性地提出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到现在首批19个试点村庄“转正”,经过2年多的探索,官方也第一次亮出了未来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标准和现实模样。
1
从探路到指路
19个试点村特色明显
什么是特色田园乡村,为什么是这19个村入选?
2017年6月,为了补齐“乡村”这一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破解资源外流、活力不足、公共服务短缺、人口老化和空心化、乡土特色受到冲击破坏等问题和挑战,江苏启动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探索重塑城乡关系,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推进建设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45个村庄进入首批试点阵列,此次“转正”的19个村庄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官方对它们的统一评价是:“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重塑了乡村魅力和活力,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综合示范效应。
比如常州溧阳入选的溧城镇八字桥村礼诗圩,该村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种植190亩荷花产业基地,投资8亿元打造1000多亩浪漫花梅、果品采摘等生态观光休闲特色产业,节假日期间,每天能吸引2万多名游客参观游览。
△常州溧阳溧城镇八字桥村礼诗圩
昆山市周庄镇祁浜村三株浜充分挖掘当地的传统,突出村落临水而居的特点,引导村民原址翻建、改建闲置农房,在白墙青瓦间,营造原汁原味、舒适宜人的水乡生活空间。
△昆山市周庄镇祁浜村
宿迁泗阳县新袁镇灯笼湖村堆上组在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保底分红、务工薪金、盈余分红,实现农民“三重增收”,村民人均收入由建设前1.2万元增加至2万多元,圆了村民家门口的就业梦、致富梦。
可以说,这些村子既有共性,特色和优势又不尽相同。
这个名单“含金量”有多高?据透露,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开展了清理规范面向基层创建示范活动,全省34项创建示范项目中仅保留了6项,其中,“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项目不但得以保留,还将“全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省乡村旅游区(星级乡村旅游区)”等6个项目的创建纳入其中,足见江苏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拿到这个称号有多难?除了要经过县级初验推荐、市级复验、省级验收三个环节的考验外,这些村子还要通过特色产业、生态环境、特色风貌、乡村治理、工作机制等5大类41项的考核评价,可以说,评选出的19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既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也初步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现实模样。
2
回归乡野
尊重乡村特色田园景观与文化
与一般的乡村不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更注重挖掘乡土特色资源和要素,唤起人们心底的乡愁记忆,在村庄环境整治、民居改造时,多采用自然、有机、生态的设计方法,引导推动村庄田园意境的形成。
△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青山村垄上村房改造项目↑↑↑
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青山村垄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地并不是一味地推翻重建、大拆大建,而是立足乡土文化、修旧如旧,在保留老房子原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现代设施,开办民宿、咖啡馆、茶艺体验区,如今,村子四周被茶园、林木、水塘所包围,村内树木青翠、灰墙黛瓦,老旧建筑韵味古朴,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一直以来,动辄上千万的资金是不少村庄进行改造和建设的“不可承受之痛”,在这一点,江苏很多地方都鼓励引入资本力量,一起盘活资产。
△泰州兴化市东罗村 图源于网络
以泰州兴化市东罗村为例,当地推进“国资平台+社会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以“微介入、轻建设”方式参与了乡村建设,不仅建成村民服务中心、东罗大礼堂、“东罗秋实”展览馆等项目,而且还构筑了从田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创新合作机制,由企业与村集体合资成立平台公司,企业以建设投资入股,村集体以闲置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村民不仅获得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还持股享受财产性分红收入。
乡村不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和农民聚集地,还兼具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价值和功能,因此在规划时,空间、生态、土地利用等要素要同步考虑、相互衔接、有机融合、能够落地。为此,江苏邀请了熟悉乡村情况、热心乡村建设的设计大师、专家学者和优秀团队,实质性、全过程参与特色田园乡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通过组织“驻地规划工作室”、选派“驻村规划师”,全过程跟踪项目实施,扎根乡村,采取陪伴式成长,进行全过程技术服务,用“综合营建”的模式,做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的文章。
3
从19到500
未来特色田园乡村大有可为
△常州溧阳1号公路
2017年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以来,江苏共公布了3批136个试点,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19个试点村庄先行先试、趟出路子,已经从“探路者”转为“指路者”,为以后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目前第二批试点村庄建设项目已进入深入实施阶段,近74%的试点项目已经完成。第三批试点村庄已于今年3月完成工作方案、规划设计方案和实施项目清单省级备案,近75%的项目已启动实施。
这次命名也只是一个开端,根据《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预计至2022年,江苏将创建500个左右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同步带动市、县共同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创建,通过“以创促建”,力争在全省建成一大批立足乡村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
未来,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将按照“串点、连线、成片”的思路,强化区域联动推进,与“三星级”康居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示范等以往已建成的各类示范村庄相结合,扩大集聚示范效应。
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推进市县试点的示范,以点带面、联动发展。比如,苏州通过“镇村联合”“村村联合”等方式,整合区域内各具特色的村庄,打造吴江区“环长漾带”、苏州高新区“三村一体”样板示范区;徐州围绕黄河故道开发带、微山湖生态农业产业带、京杭大运河风光带等,打造一批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常州溧阳在建成62个美丽宜居乡村的基础上,通过一号公路串联220多个乡村旅游点,预计年底美丽宜居乡村数量将达到200多个……如今,江苏村与村的边界变得模糊,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美好蓝图正在逐渐化为现实。
(来源:评新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