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题教育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主线,突出“信”字,做好“信仰”、“信念”、“信心”大文章,让学生感受信仰的光芒、信念的热度、信心的力量。
坚定信仰,坚守初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信仰源自思想,是精神的支柱。最大化发挥资源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思想引领和育人功能,全体校领导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每学期为学生开班会不少于两次,90%以上的中层党员领导担任学生成长导师。课程千万节,育人第一节。精心打造通修课《信大史话》,校领导领衔,汇集优秀教师资源,党委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等6个职能部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一起集体备课,每周开讲,内容涵盖传承担当、创新发展等,开课后引发师生强烈共鸣,场场师生爆满。
人民最满意公务员孙立分享先进事迹↑
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优秀校友孙立事迹精彩分享,12位南信大党员年度人物讲好初心故事,散发出浓浓的南信大“味道”。典型就在身边,精神导师就在身边,备感亲切,深受教益。做深做细“我和我的祖国”“国旗下的宣言”等系列品牌活动,创新形式、传承“红色文化”,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变单一、被动学习为多样、主动学习,精心策划信仰公开课,营造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思政大课堂,开展5-6分钟的“微型班会”,帮助同学深入了解建国历程,激发爱国情怀,提升教育张力、活力和引力,照耀着信仰的光芒。
坚定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以生为本以文化人。信念源自理念,是奋斗的航标。校领导班子多次梳理制约学生成长的难点、制约服务质量的痛点、制约学校发展的堵点。解决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发挥校园“一键通”的扁平化沟通优势,对学生需求“实时响应”。9月以来,“一键通”平台共接到师生各类问题咨询14483条,回复13952条,回复满意度4.88分(满5分)。
分析学生成长短板、毕业生就业弱项,反问学生高质量、高起薪就业,学校需要做什么、职能部门需要做什么、教职员工需要做什么?校领导亲自分析大数据,做学生职业规划的设计员;亲自把脉市场,做学生就业的预报员;亲自走进华为、苏宁、京东等,做学生的推销员。制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围绕就业服务、就业层次、考研、出国、考公考编、从军等六方面厘清各部门职责,拟定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出具体落实方案,凝聚就业工作“追赶超越”合力。学科特色从单一的气象特色向“气象+”“+信息”转变。设立工程中心,集合全校工程技术能力的训练实验平台,形成体系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动手能力课程体验。成立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力促专业课植入人文情怀、通识课渗透文化自信,课堂主渠道功能实现最大化,落地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的调研课题。一系列实锤举措的扎实推进,难点成了学生成长的亮点,痛点成了校园的看点,堵点成了事业发展的支点,折射着信念的热度。
坚定信心,传承初心使命,立足“三有”厚植精神。信心源自温暖,是力量的源泉。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学生,学校提出打造最温暖的校园:0℃的纯情与理性积淀知识的厚度,37℃的温情与和谐涵养人格的气度,100℃的热情与执着延展生活的广度,1000℃的激情与坚韧成就人生的高度。最温暖的大学藏着服务时间最长的图书馆,对标学生考研师生科研需求,每天开放时间从早晨六点半到深夜二十四点。
“网红食堂”能吃饭能k歌↑
最温暖的大学藏着“网红食堂”,能吃饭能k歌,辟有考研学子专门复习区,开放空调提供热水和夜宵。构建“信大优学”平台,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学生学习、生活。
学生校长助理团考察无锡↑
学生校长助理是校领导伸向学生的神经,编印67期《信大周报》,架起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桥梁,15个来自反映学生需求和呼声的提案温暖解决。
学生自编自演舞台剧《当风雨来临》↑
小雨滴打造“雨花课堂”↑
结合主题教育由学生自编自演的舞台剧《当风雨来临》,原汁原味凸显了南信大人的温度和力量;新招募的小雨滴志愿者,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深度了解英烈事迹,打造“雨花课堂”,主动走进小学、中学、社区、江北新区等,传递正能量,为校领导和33位二级党组织负责人讲解英烈事迹,南信大的革命传统教育新添了一份传承,彰显着信心的力量。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倪习娟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