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元砸向阳澄湖!苏州治水大手笔,这“剁手指数”你服不服!

2019年11月12日 19:21:49 | 来源:看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阳澄湖大闸蟹是苏州的一张金字招牌,好水才能养好蟹,这也是阳澄湖大闸蟹占领市场的“一板斧”。多年来,阳澄湖治水连年“加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水质的持续改善提升,不仅使阳澄湖大闸蟹养殖业利用生态红利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成为苏州绿色发展之要、生态保护之重。

  张卫业是相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家大闸蟹养殖公司的技术指导员,他们在这里承包了大约180亩的标准化池塘。从水草培育一直到大闸蟹捞出,都需要经他的手。据他介绍,在蟹苗下塘之前,需要将阳澄湖水引进池塘,并种植大量水草,投放螺丝,平均一亩池塘需要投放600斤螺丝,用来净化水质。在养殖过程中,水草的覆盖面积将达到池塘的60%左右。

  2017年以来,全市新增的已建、在建标准化养殖池塘面积10.2万亩。养殖过程中,玉米、鱼类等饵料里富余的营养元素大多数被水草吸收净化。同时,根据标准化池塘改造规定,每个池塘将配备养殖面积8%~20%的尾水净化区。

  池塘养殖尾水采用二级净化处理工艺,首先将养殖尾水排入排水沟(一级净化区),大颗粒有机物在该阶段进行初步沉淀;然后再将尾水排放至尾水净化区(二级净化区),尾水净化面积不少于养殖面积的8%。

  二级净化区里种植有水生美人蕉、翠芦莉、黄菖蒲、花叶芦苇、莲藕等植物,并投放螺丝、花白鲢等,通过生物净化处理,吸收并减少水体中氮、磷等有机物。经过二级净化处理后的水,排入附近内河,再由提升泵站送至引水沟渠供池塘补水或换水,循环使用。

  据介绍,尾水区现由各村派人进行管理,每周巡查一次,及时打捞枯黄、枯死和倒伏植株,及时清除浮水植物上的枯枝落叶。对因各种原因造成成活率较低、覆盖面达不到要求的需进行补植。同时,还要及时清除岸边浅水区的杂草,采用人工打捞方法去除水面的漂浮植物。每年12月初会对堤梗边界范围种植的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进行收割。冬季(一年一次)对尾水区进行石灰消毒。

  根据苏州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监测数据,阳澄湖全湖湖体平均水质符合Ⅳ类。国考断面阳澄湖心水质符合Ⅳ类,达到国家“水十条”考核要求。

  同时,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第二水源地与围网养殖区不在一个区域,该水源地今年逐月水质均符合Ⅲ类,水质稳定达到国家饮用水源地考核标准。

  为持续改善提升阳澄湖水质,保障水源地饮用水安全,从2013年起,苏州市连续两轮推进阳澄湖生态优化的行动,安排了300多项重点工作项目,投入百亿元治理阳澄湖水质。今年市政府又深入开展了阳澄湖生态优化攻坚行动,出台攻坚行动计划,誓要唤碧水清流。

  苏州被誉为“东方水城”,担当精神立起来,实干气魄亮出来,保护苏州水将是一场永不停歇的绿色征途!

  (来源:看苏州 编辑/徐金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