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早宴。 陈高君 摄
“今天在古典园林里吃了一顿饭,不仅品尝到了舌尖上的美食,还吃出了扬州餐饮的‘文’味,淮扬菜不愧为‘文人菜’,真是太形象了!”近日,住在东关街长乐客栈的杭州游客李先生感慨,“扬州人把园林搬进了餐厅、将文化做进了菜里,世界美食之都和东亚文化之都名不虚传!”
在扬州,像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园林式就餐环境不胜枚举。
除了“借”历史园林营造环境的冶春、富春、趣园、卢氏盐商住宅,还有“造”室内园林的暗恋桃花源、苏乡兰亭、西湖船宴等,无论是扬州本地的经典餐饮品牌,还是来扬的新式餐饮,有不少都打出了“文化牌”来吸引食客。
中国烹饪大师周晓燕认为,扬州的“满汉全席”“乾隆御宴”“红楼早宴”等多个宴席被评为“中国名宴”,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其中的文化内涵。“我经常会从古典书籍中找做菜的灵感,以最普通的红烧肉为例,我读《调鼎集》这本书发现,古代扬州人做红烧肉放的是木瓜酒,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因为现代人一般会用黄酒或者米酒,后来有科学证明,木瓜里面含有木瓜酶,是最天然、最健康的一种嫩肉剂,加了木瓜酒的红烧肉口感特别鲜嫩,不老不柴。”周晓燕说,其实一桌淮扬美食,就是一本扬州文化的书。
扬州的豆腐皮包为什么被称为“晴雯包”?因为在《红楼梦》里,晴雯最爱吃的包子就是豆腐皮包;品尝狮子头,只能用调羹,不能用筷子;文思豆腐最大的技术含量不是刀工,而是吊汤……每逢节假日,扬州淮扬菜文化学者、上海美食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周彤的淮扬美食书场都人气爆棚,一座难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客已经不再满足于美食的色香味,而对就餐环境、菜品文化内涵提出了要求,不仅要知道吃的是什么,还要知道是怎么做的,以及这道菜背后的故事。”周彤介绍,在淮扬美食书场里,边品淮扬美食边听美食做法和故事,犹如在扬州餐饮文化历史里走了一回,从古吃到今。
“淮扬美食书场是推广正宗淮扬美食的创新形式。”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邱杨毅认为,淮扬菜文化源远流长,通过淮扬美食书场形式,介绍每道菜的制作工艺和前世今生,不但可以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而且可以促进淮扬菜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