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通到荔波 一群大学生帮助留守儿童打开心灵之窗

2019年11月09日 12:57:49 | 来源:掌上南通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19年10月的一天,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彭利收到贵州荔波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发来的微信视频。视频中,小男孩略显羞涩地说:“彭老师,你什么时候来看我们?我们很想你!”

  在南通大学“扶苗西部,筑梦未来”志愿服务与公益创业分享会上,彭利讲述了她和这个小男孩的故事。2018年9月,彭利作为南通大学“扶苗计划”西部行动团队7位支教研究生之一,来到大山深处的贵州荔波甲棒小学,负责这个教学点的学前幼儿教学工作。这个教学点只有一位教师。彭利来的第一天,这位老师就介绍说,有个叫顺枫的孩子有发展障碍,从不与老师同学交流,什么生活技能都不会。在此后半年的支教中,彭利在顺枫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逐步教会他自己吃饭、自己如厕、与老师同学交流。“如今,这个孩子完全能融入到同学中去,正常地学习玩耍,这是我长这么大最有成就感的事!”彭利自豪地说。

  这样的故事在“扶苗计划西部行动”中有很多。“扶苗计划”起步于2013年,是南通大学教科院大学生发起的一个心理帮扶公益创业项目。该项目依托南通大学教科院心理学、教育学丰富的志愿者资源和专家力量,通过实施“扶苗课程体系”和“扶苗工作233服务模式”,最早是在南通城郊结合部的社区、学校开展帮扶行动,帮助新市民子女融入城市,促进新市民子女心理健康成长。2016年,“扶苗计划”获得了“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17年,“扶苗计划”参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善行100”公益活动,大学生们得知贵州荔波有43个偏远的乡村教学点仍在开展落后的小学混龄班教学,没有专门的学前教育老师。“很多教学点只有一个老师,在给小学生上课时,为了防止幼儿乱跑,有时就将幼儿反锁在教室里。”扶苗计划项目负责人顾佳言直言当时被深深震撼了。在项目拓展讨论会上,“扶苗计划”指导老师徐红波决定将“扶苗计划”升级到2.0版,助力西部脱贫攻坚,开展“扶苗计划西部行动”。

1.jpg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2018年7月,项目团队与荔波县教育局正式签订“扶苗计划西部行动志智双扶”协议,首批帮扶荔波县洪江小学、梅桃小学、石板小学、甲棒小学和甲良镇中心小学五个教学点。

  南通距荔波近两千公里,如何克服时空距离开展常态化服务?项目团队想出了“候鸟服务”与“留鸟服务”相结合的“金点子”。“候鸟服务”,即由南通大学“扶苗”总部选拔培训本科生、研究生优秀志愿者,到荔波服务一学期,新的学期再替换轮岗。“留鸟服务”,就是以荔波项目基地为依托,由“扶苗”团队成员、2017届毕业生莫跃恋担任负责人,与当地多所学校合作,招募和培养志愿者,统筹当地“双扶”工作。

  大学生志愿者们利用自己师范专业、心理学专业之所长,在各个教学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发现每个孩童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陪伴。“现在也时常想起自己曾经在荔波梅桃小学的日子。那几个月里,我是带给了孩子们一点点来自乡村之外的见识。但无形之中,也是那些孩子教会我热爱自己的职业,打心眼里为自己是一名老师而感到骄傲。”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团队成员徐猛深情地说。

4.jpg

  项目开展以来,先后有五批共37名“候鸟”志愿者来到荔波县的五个教学点,使150多名学前留守儿童享受全学年完整的学前教育,占到当地乡村教学点总数的三分之一;先后开展了130余场心理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受益儿童超过1.9万人次;培训当地幼儿、小学教师100余名,进一步壮大了“留鸟队伍”。项目得到荔波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老师、家长的充分肯定。2019年7月,在第五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扶苗计划西部行动”获得“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一等奖。

  “帮扶一个留守儿童,可能会改变这个孩子自己的未来甚至他整个家庭的命运。”准备近期启程赴荔波看望支教学生并洽谈进一步合作的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朱丹对未来的“扶苗计划”充满信心,“今后,我们会继续将教育之乡南通的教学管理模式带到荔波,将南通的教育理念和范式推广到西部地区,帮助孩子们走出山区,放飞梦想。”

  (来源:掌上南通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