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近日,淮安市打破公车使用的传统理念和保障模式,探索破解车改政策落地的难点,使公车运行规范高效。
在建立制度化管理体系,规范公务出行保障方式方面,根据中央和省车改政策,结合市情出台《淮安市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暂行)》,明确了23条用车口径,为各单位申请公务用车提供规范。同时,按照中央车改办要求,对公务用车费用实行额度管理和调节机制,使公务用车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严守了节支率底线。为实现高效用车,平台采取三种调度管理模式,确保公务用车调度的规范性、灵活性。在中央和省出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之后,淮安市结合本地实际,迅速出台《淮安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为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
在创新公车保障理念,破解保障能力不足难题方面,聚焦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平台车辆保障能力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探索运用市场杠杆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务保障,形成平台公车、定制专线班车和社会租赁车辆三条路径保运转的格局,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充分发挥平台公车保障主力军作用,全市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管理、统筹调度、资源共享”。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分析研判用车规律,提供高效服务,公车日平均出勤率达到95%。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协调淮汽集团开通往返淮安市行政中心和省会议中心等地定制专线班车,极大方便机关工作人员赴宁公务出行。三是开辟社会租赁车辆保障渠道,制定出台《淮安市党政机关租用社会车辆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租赁社会车辆保障公务出行的具体办法。通过招标确定车辆租赁服务公司,有效解决了平台保障大型会议、专项活动等车辆不足的问题。
在强化公车使用监督,营造规范用车良好氛围反面,严格按照“三化”(平台化、信息化、标识化)要求管理公务用车,夯实监督检查责任,积极推动机关干部职工依纪依规用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开通监管举报电话,车改以来共受理社会举报36起,经核查有效投诉9起,并予相应处理。将公务用车使用纳入作风建设范畴,采取“明察+暗访”和GPS系统定位等方式,对公务用车运行全方位监督,车改以来共印发整改通知书21份,部门规范用车意识不断提升。定期开展全市用车专项督查、检查,保证了县(区)乡基层公务用车使用的规范。
在优化激励机制,激发优质服务内生动力方面,定期开展车辆安全检查和驾驶员安全教育、技能培训、职业素养拓展训练等活动,利用微信工作平台每周开展安全法规知识竞赛,每年开展驾驶技能大赛,努力提高驾驶员安全驾驶意识和技能;每季度开展公务用车服务满意度调查,积极营造文明服务浓厚氛围,车改以来,平均满意度达96.4%;改进内部考核办法,理顺服务人员奖惩考核制度,以服务质量、行车安全、节约意识、行驶里程等作为考核标准,进行综合衡量,有效激发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提供高质量公车服务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淮安市车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