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号)上午,2019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智能制造及装备产业合作推进小组专题论坛在南京召开,分享先进智能制造发展经验,两岸携手探索智能制造变革之路。记者注意到,“建立两岸智能制造共同标准体系”在论坛上被台商频频提及,两岸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正由技术、产品合作转向更加注重共建统一的行业标准。
最新发布的惠台“26条”措施中提到,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到重大技术装备等投资建设。智能制造浪潮正以势不可挡发展势头席卷全球,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友嘉集团堪称数控机床制造业界“佼佼者”,生产基地遍布全球,企业总裁朱志洋欣喜地看到,机遇近在眼前。放开创新研发市场,台湾企业渴望占据一席之地、共同分享发展红利:“大陆本来就是全球最大的装备制造市场,它占据全球市场的需求量大概超过1/3。如果未来能够在设备智能制造、高端设备采购领域放开,我想对台湾企业会有很大帮助。”
市场放开力度加大,两岸智能制造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经由实践得出,“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既是解题密码、又是发展方向。由于与国际接轨较早,台湾在中高端设备制造方面相对优势,上银科技公司董事长卓永财就表示,他们不仅在大陆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还帮助一些大陆中小制造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举个例子,刀具模床是大陆的行业标杆,我们帮他训练跟国际结合,现在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协助他们能够顺利把机床这个行业,从现在传统的两轴三轴、升级到四轴五轴,与国际同步。”
除了打通技术、产品、市场等生产要素流动渠道,关于制定两岸智能制造共通标准的呼声在从业者中越发高涨,近年来相关探索也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如我们机器人产业联盟跟台湾智慧制造和机器人协会,开展两岸共同标准、机器人应用一些标准从2016年就开始了。两岸智能制造要加强合作,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标准,因为各种机器控制系统接口是不一样的,标准就是保障大家生产对话在同一‘语境’、用同一种‘语言’。”
上银科技公司董事长卓永财注意到,新“26条”措施中包括,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共同促进两岸标准互联互通,这让他倍感鼓舞。智能制造,标准先行,他的建议是加快两岸共通标准制定,从而提升国际标准话语权,抢占全球市场先机。“我们希望两岸产业加快融合发展,整个产业它需要有共同标准,这样就很容易互相交流。国际间还有国际间的标准,尤其是工业用的、通讯用的,它会有它的标准。所以对于世界市场的拓展,我相信两岸先定好我们的共同标准,发言的力量会更大。”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刘雨薇、顾倩颖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