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看似平淡无奇的席子竟然是检验时令美食的“神器”这到底是个啥宝贝?近日央视一套《生活圈》栏目就将镜头瞄准了姜堰溱湖簖蟹传统捕捞技艺,快来跟着小编一探究竟!
在中国的文字中,有一个专为溱湖而生的字——“簖”。“簖”,是一种将竹枝或苇秆编成栅栏,直立置于水中,以截断鱼、蟹去路进而加以捕获的渔具。每年的八、九月份,成熟的螃蟹返回长江入海口产卵时,一碰上“簖”,便改道向两边爬去,结果就落入渔人预设的篾篓之中,这就是所谓的“簖蟹”。
“南有澄湖闸蟹,北有溱湖簖蟹”,姜堰溱湖簖蟹早已声名在外。秋风响,蟹脚痒。每年八、九月份进入内河的螃蟹回游长江,能爬过插立在水中簖箔入网的皆为体魄健壮的上乘之品,这就是溱湖簖蟹。
青眼红毛膏厚肉肥溱湖簖蟹体内氨基酸含量高于其它水体同类蟹将簖蟹洗净、蒸熟雌蟹的蟹黄红中带金雄蟹的蟹膏透明软糯不用加调料就能吃得满嘴留香
延伸阅读
捕蟹的渔具“簖”是怎么制成的?
这其中可大有讲究 ↓↓↓↓↓↓
- 捕蟹的簖箔选用毛竹打在活水河口,根据河道深浅断成竹桩和竹段。
- 将毛竹尾或上河水竹锯成一定长度,再劈成竹片,然后用刮刀刮去毛刺。再放入特定的凹槽内刮成一样宽阔的篾片。
- 用综绳线押篾帘,两头打人字架,架上搁一长木,将经绳两头绕在砖头上,经绳正中放于木杠上,每隔3公分放一根经绳。
- 放上篾片,将这边经绳绕过去,将那边经绳绕过来,这样一根一根押成竹帘,竹帘押成后,卷好备用。
- 视河面宽窄而定,一般仅在河面打6根桩。河中心两边各打两根桩,中间宽约三船档,便于来往船只通行。
- 两边竹箔高出水面0.5-1米,两边各留一鱼道口,宽约一米,依道口做成弯弯曲曲的鱼道,鱼道两边均安上高出水面的竹箔,鱼道末端则是一张网,形成水上八卦。
(来源:泰州发布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