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庆祝她的100岁生日,张謇、梅兰芳、欧阳予倩的后人在南通聚首

2019年11月04日 16:05:21 | 来源:南通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昨天,在纪念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南通伶工学社建社100周年的活动中,当年共襄这一文化盛举的张謇、欧阳予倩和梅兰芳“三巨头”的后人相聚在复建的伶工学社舞台下,对百年前先贤的探索实践深深致敬,也为伶工学社的未来而建言献策。

  纪念伶工学社建社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伶工学社召开。

张謇嫡孙女张柔武(中)、欧阳予倩外孙欧阳维(左)、梅兰芳曾孙梅玮(右)相聚伶工学社。

伶工学社演出场景。(资料图)

  昨天上午,位于市区严家巷的南通伶工学社迎来了建社百年的纪念活动。照壁前,来宾们正准备合影,一辆汽车开到了大门口。工作人员从车上迎下了百岁老人张柔武,她是伶工学社的创办者、爱国实业家张謇先生的孙女。

  来宾们全体起立,用热烈的掌声迎接这位百岁长者的到来。“张家老太太来了,今天就是大团圆了!”京剧大师梅葆玖嫡传弟子韦红玉介绍说,老人早就答应参加这场百年纪念,不料前天摔了一跤。大伙儿希望老人家安心休养,但今天刚刚消肿,她就表示一定要到现场看看。

  “您老千万可得小心啊!”国防大学欧阳维教授贴心地上前搀扶张柔武,旁边年轻的梅玮也过来扶老人入座。组织者精心地将三人的座位安排在一起,他们代表的是百年前在此创立了不朽业绩的三个伟大的名字:张謇、欧阳予倩和梅兰芳。

  百年前的1919年,张謇为移风易俗,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在这片土地上开办了有别于传统科班的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伶工学社。张謇亲任董事长,其子张孝若为社长。

张謇

  当时驰名上海滩的戏剧大师欧阳予倩应邀来通,担任伶工学社主任,执掌教学工作。

欧阳予倩

  为了给师生提供演出实践的场所,更俗剧场于同年应运而生。一代巨星梅兰芳,被特聘为伶工学社名誉社长,更俗剧场建成后,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闪亮登场。

梅兰芳

  张謇先生一手促成了“南欧北梅”在更俗的同台演出,并为这两位杰出的艺术家开辟了“梅欧阁”。

上世纪50年代,欧阳予倩保存的梅欧阁旧照。

  伶工学社资料图。看到欧阳维和梅玮,张柔武十分激动,她用微微颤抖的手和两位后辈一一握手。集体合影后,三人又一起留下相聚的镜头。

  与伶工学社同年同庚的张柔武,头脑清晰,亲切地与欧阳维、梅玮谈起三家人的情谊。 张柔武说,当年,欧阳予倩夫妇是张家的座上客,后来欧阳予倩之子欧阳山尊带着夫人曾到南通来追寻先辈足迹,讨论戏曲话题,这些回忆一直珍藏在心中。 而对于梅兰芳一家,张柔武就像一个资深的粉丝。她说,曾经在上海天蟾舞台看梅兰芳先生演戏,《洛神》《贵妃醉酒》等,那真是最高的艺术享受。梅葆玖先生继承了其父的衣钵,对于南通恢复重建伶工学社更是出了大力!不过,还是更喜欢梅葆玥的戏,她演须生演得太好了。张柔武老人提议,南通人热爱京剧,如果能重建南通京剧团就更好了。

  1922年6月19日张謇与梅兰芳在南通合影。 刚过花甲的欧阳维,是双重的名门之后,他的外祖父是欧阳予倩,祖父则是国歌的词作者田汉先生。欧阳维在这次纪念伶工学社建社1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主旨报告。他告诉记者,这是第4次来南通,每次都要到伶工学社来“朝拜”。 欧阳维说,政商皆通的状元实业家和学贯中西的戏剧艺术家,不但开创了南通戏剧文化的先河,在中国戏剧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欧阳予倩先生一生对中国戏剧的探索和改良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作为起点,南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百年的缘分,就是从南通开始的。”欧阳维说,希望能将三位先贤对中国戏剧改良的认识、做法和贡献总结出来,供后人研究与传承。在三位名人之后中,梅玮年纪和辈分都是最小,他是梅兰芳的曾孙。他说,虽然是第一次来南通,我已经深深感受到梅家几代人与这座城市的感情。“玖爷”梅葆玖先生与伶工学社渊源很深,可惜3年前辞世了,我作为梅家后人来参加这次纪念活动,就是要将先辈们的理念和事业传承下去。

  梅葆玖在伶工学社。

梅葆玖与南通弟子韦红玉。

  伶工学社与梅葆玖的题字。 梅玮是北京梅兰芳纪念馆的编剧,他告诉记者,馆里藏有四五十封张謇与梅兰芳的通信。透过这些泛黄的信笺,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情谊。张謇与梅兰芳是忘年交,从信中的称呼可以看出,有时是“畹华小弟”,有时是“诗友”,可谓亦师亦友。南通是梅兰芳先生戏剧艺术创新和发展的一个发源地,梅兰芳早期的艺术道路受到张謇的影响很大,包括赴美巡演也是受到其启发。梅玮希望能与南通伶工学社携起手来,实现资源共享,推动舞台实践。近期,梅兰芳纪念馆推出了古琴与京剧结合的戏剧《琴芳梅兰》,希望不久之后能够呈现给南通观众。

  伶工学社百姓戏台周周演(资料图)

  (来源:南通发布 编辑/汪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