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米·艾融:苏州浓郁人文氛围中,我看到中国绘画的复兴

2019年11月04日 07:21:31 | 来源:看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人物档案: 

  雷米·艾融,法国造型艺术家协会主席、法国文学艺术骑士、中国油画院外籍研究员。

  1952年出生在法国苏雷斯尼,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多年来致力于架上绘画的探索、创作,在法国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时隔3年,再一次来到苏州,法国艺术家雷米·艾融用“惊喜”形容这座藏在记忆深处的中国城市。

  时光退回2016年的11月,雷米·艾融还记得拙政园里那片宁静的天空,他踩在“人”字型铺砖小道上,驻足观察园子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

  随身携带的速写本上,是他临时起意的“手绘园林”,这本满载“苏州”元素的小册子,又随着他回到了法国。

  “记忆也是累赘,它把各种标记翻来覆去以肯定城市的存在。”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里,对城市的注语成了这位67岁法国艺术家的共鸣。

  今天,他带着《中国文化与绘画的复兴》课题,再次回到苏州,和百余名聆听者一同展开一场艺术对话。

  “苏州充满了人文艺术气息,而且这种氛围越来越浓郁。”

  午后的尹山湖美术馆,安静惬意,三两游客从容欣赏馆内的作品。这在雷米·艾融眼中,正是艺术最好的状态。

  “一个慵懒的午后,你在没有边界的艺术世界安静两三分钟,这难道不是艺术的本源吗?”

  正是这样的状态,让他觉得,中国的绘画,无论是从古代的水墨还是现代的架上绘画,都保持着传统的魅力和新鲜的活力。

  “它如同一个文艺复兴的国家,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艺术和艺术教育的传统,能在当代艺术的沙漠中坚守住绘画的本源,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复兴。”

  令雷米·艾融惊喜的是,中国绘画的复兴在苏州体现得更甚。“苏州充满了人文艺术气息,而且这种氛围越来越浓郁。”

  在苏州的一周时间,激发了雷米·艾融很多创作灵感。他在平江路上支起画架,和其夫人一同进行“油画写生”,仿佛回到了曾经的恋爱时光。藕园、运河、苏州六中更是成了他的一个个打卡地。

  “苏州最吸引我的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保留很多传统的东西,同时又有着现代化的活力,古今融合让艺术有了新的发展之道。”雷米·艾融说。

  “我曾在吴门画派中欣赏到艺术坚守和回望。”

  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雷米·艾融,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经典作品中探索,通过工作室创作和深入自然写生来进行绘画实践。

  对前人艺术作品的探索令他真正开始深深地爱上绘画,并决意把一生都献给它。

  仔细阅读雷米·艾融的作品,他似乎始终在有限的空间里建立一种内在联系,看似凌乱的几何形体将画面分割成不同维度,随着微妙的色调和光线将人们引入他那“光影建筑”的迷宫之中。

雷米·艾融作品《唤起的中国》

  令人惊喜的是,在这样的空间里,观赏者随着他一早铺设的路径游走,神秘且稳定,仿佛在错落中直抵艺术家的心灵深处,共探永恒。

  他的作品中始终坚守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索,回归经典,回归自然,并在一次次回溯中找到自己的独特感受。

  雷米·艾融告诉看苏州记者,他在吴门画派的作品中曾欣赏到过这种坚守和回望。

  他尤喜爱画家石涛的作品,三两笔一根细竹,再添浓墨画竹叶,簇拥重叠,层次渐明。“中国的山水画中,常只有一二人,或泛舟湖心、或垂钓江畔、或闲游林泉松涛之间,画中人、创作者、观赏者的心意皆为一体。”

石涛作品《霜林扶杖图》

  “如果有机会,下次会在园林安静坐一天。” 

  “难能可贵的是,苏州的文化不仅体现在知名的画作中,一砖一瓦,一食一饮,都有着艺术的因子, 会让人产生原始的触动与共鸣。” 雷米·艾融毫不吝啬地夸起苏州。

  在67岁的雷米·艾融身上,我们能看到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和绅士。

  “苏州是个不需要寻找灵感的城市,可以创作的内容太丰富了。”雷米·艾融说,在此次的苏州之行中,他对苏州美食芋艿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款暖糯香甜的苏式美食,深深抓住了他的味蕾。

  他告诉记者,如果还有机会来苏州,自己最希望什么都不做,就在园林里安安静静坐一天。

  “因为中国的文化内涵在深处,通过画面可以去联想到宇宙中任何事物,这真的很有意思。”雷米·艾融说道,“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正在于此。” 

  (来源:看苏州 编辑/沈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