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铜山老人
家住驿城社区的秦元柱老人,老伴去世,子女在外地工作,平日的生活就是在家看看电视。自从驿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之后,老人的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秦老不仅每天都来这里和社区其他老年人一起下象棋、写大字,每周一次的老年讲座从不缺席。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秦老还学会了使用微信,“我每天都跟我孙女开视频,可方便了!”老人开心的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和生活化的环境,他们走出家门,进入社区,融入社会,拓展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空间,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驿城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
这样幸福的老人在铜山还有很多
为了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铜山不断创新养老服务体系
精心打造特色居家养老服务品牌
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样化、专业化
养老服务需求
目前,铜山已建成养老机构40家,养老床位6257张,护理型床位3337张,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8个,初步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铜山用实际行动
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用心服务每一老人
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线上+线下”实现智慧养老
铜山以构建“互联网+养老”为目标,充分整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依托养老管理平台、区级养老服务呼叫平台,采取线上监管、线下服务的模式,实施动态人员准入准出制,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区镇1:1比例配套资金)开展居家上门服务。
- 老年人通过一键通、拨打服务热线或登录中心网站网上留言等方式向呼叫中心发出需求信息。
- 中心根据需求向加盟企业派单,企业接单后联系最近的服务人员在15分钟内上门服务。
- 呼叫中心跟踪回访评价并定期结算费用,实现互联互通、高效管理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截至2019年8月,全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数为5055人,实现线上线下供需对接,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可靠、优质、高效、安全的服务。精心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
今年,铜山将养老保障工程建设列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个,城市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个,农村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个。
按照“标准高、功能全、示范强”的要求,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铜山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檀香山南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上海路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区街道托龙山社区和麦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五个市级居家养老示范工程。
统一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标准
为打造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铜山在原“六室一场所”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变为“九室一场所”,分别为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精神关爱室、康复健身室、日间照料室、助餐就餐室、助浴室、医疗卫生室和志愿者活动室。同时,打破公办、民办养老机构的围墙,将触角向居家养老延伸,计划到2020年向居家养老延伸的机构达到30%以上,努力探索养老机构服务居家养老新模式。
截至2018年底,铜山已建成街道日间照料中心7个,老年人助餐点47个,城市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农村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6个。
走心服务
不断探索社会养老新模式
公建民营+强化托底
近年来,铜山坚持把发展农村养老纳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重大部署,围绕完善农村养老设施、扩大服务供给,新建徐州金秋晨曦老年公寓、同福颐养院区级养老服务综合体示范基地。在城市周边新建柳新、刘集、汉王、拾屯、新区五个片区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5家农村敬老院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金秋晨曦老年公寓效果图▲铜山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占地40亩,床位500张,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精神关爱为一体的托底养老服务机构。为政府兜底对象安享晚年提供了更好保障。目前,中心入住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60人,标志着铜山区养老服务业迈入一个新阶段。
医养结合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方参与、统筹兼顾原则,大力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铜山区驿城敬老院改建项目和汉王镇铜山区老年公寓项目以老年病的医疗护理、康复养护和临终关怀为定位,为老人提供医疗、生活、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整体护理,实现了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在铜山这个温暖大家庭里
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群体
未来铜山
还将加大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开发建设
着力打造“链条式”养老体系
全面提升养老机构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