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特报专稿 记者/丹凤
10月31日,古城扬州突然上了热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最新一批加入“创意城市网络”的66座城市名单,扬州入选“世界美食之都”。一时间千层油糕、文思豆腐、大煮干丝、八宝鸭……勾走了全球食客的魂魄,更有忍不住的网友抄起锅瓢,来了一道千古名小吃——扬州炒饭。
说扬州炒饭有千年历史一点也不为过。扬州大学淮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新国说,早在春秋至在秦汉这一时期,航行在扬州古运河邗沟上的船民,就用鸡蛋炒一炒米饭,以满足营养的需求。
周新国谈扬州美食史
“人们常说扬州有2500多年建城史,这是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算起,事实上,考古证据显示这一区域人类活动的时间要早得多。”在扬州大学从事了多年的历史研究的周新国教授认为,扬州的发展有四个历史高峰,每一个历史高峰,都孕育着扬州美食的精进,发展成现在独特的体系和风格。
从春秋至秦汉,这一阶段是扬州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高峰。秦汉时期,扬州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扬州从自然区划向行政区划转变。刘邦建汉分封子弟,刘濞被封吴王,定国都于广陵(今扬州)。铸币、造船,煮海为盐,发展经济,腰包鼓了,扬州人从吃得饱进而要吃得好。扬州城郊汉代墓葬出土的“广陵食官”铜鼎以及碗、盘、壶、勺等考究的饮食器具便告诉我们,精致的扬州美食初具雏形。
唐宋时期是第三个高峰。大运河的贯通使得扬州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日渐显现。北方的豆、麦、杂粮,油料南下,南方的粮、茶、果、盐、水产北上,统统会师在扬城。扬州厨师也就经风雨,见世面,融合南北之精华,扬州菜成为一个体系在这一时期形成。著名的“狮子头”也记载于这一时期,不过当时叫“葵花大斩肉”。
扬州名菜狮子头
经历了一些年的低谷后,明清时代的扬州很快迎来了又一发展高峰期。这一时期扬州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社会条件,尤其是两淮巡盐察院署和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均设在扬州,众多盐商聚集扬州。富甲一方的盐商们无论是从厨师、食材、还是口味都极尽挑剔,造就了扬州美食甜咸适中、南北皆宜的风味。康熙、乾隆南巡,接驾盛况空前。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上买卖街前后寺观皆为大厨房,以备上司百官司食饮。”著名的“满汉全席”“红楼宴”在这一时期粉墨登场,一大批经典名菜涌上餐桌,如摸刺刀鱼、文思豆腐、大煮干丝、三套鸭。大众饮食市场也非常兴盛,仅《扬州画舫录》记载的有名有姓的餐馆就达50多家。
扬州迎宾馆推出的“红楼宴” 菜品
扬州美食在千年的发展中习得的包容、精致、鲜美的特点,让扬州早就成为人们心中的美食之都。而在周新国教授看来,扬州美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还不单单是这些原因。“扬州美食在现代社会能够很快被世界各国人民接受,一方面应该说它符合人类养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它能够让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很容易的获得。”
“扬州菜里面,许多的食材力求和季节有关,春天用的菜,夏天用的菜,秋天用的冬天用的,四季都不同的。你吃喜欢吃面的,在扬州可以吃包子,吃面条;你喜欢吃稻米的在扬州菜里也有。你要宴客可以摆一桌红楼宴,你要早晨赶着去上班,一份干丝一碗面也就解决问题了……”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扬州菜也插上了科学的翅膀,一日千里。全国唯一的高校烹饪专业,就设在扬州大学,并设有硕士点。周新国教授曾任扬州大学副校长,他说今天所讲的烹饪不仅仅是会去炒几个菜,它必须把食疗、营养统统结合起来,扬州大学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高学历、高水平的厨师,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是扬州菜,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最后不得不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扬州“世界美食之都”,真!独具慧眼!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特报”专稿。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