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南京体育学院和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在南京开幕。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各有关单位、全国体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日本、德国、法国、芬兰、欧科会40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和体育企业代表参加了大会。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南京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朱传耿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在致辞中指出,在体育强国建设融入中国梦的今天,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要按照体育强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带领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科学健身的研究、推广与指导,充分发挥体育在非医疗干预中健康促进的作用;整合国内外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人才和技术,建立高水平、复合型科研与医疗团队,为备战参赛东京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提供科技支撑;建设体育科技智库,开展体育改革战略等评估,推进体育标准化建设,提升体育科技智库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支撑力;积极整合体育科技创新的资源、技术和人才,搭建跨领域、跨学科、跨地域、跨部门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国际体育科技交流,促进“一带一路”等多边合作框架下的体育科技交流。他相信,本届大会的成功召开将激励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为推动我国体育科技事业的进步、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体育强国的建设,攻坚克难、再立新功。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表示,20世纪80年代初,南京大学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先后培养出王海滨、孙玥、孙海涛、崔文华、薛晨、张希、薛飞等一批世界冠军和知名运动员。当前,南大正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加快构建既符合体育发展规律,又紧扣时代脉搏、秉承南大底色的新型大学体育学科体系。
被誉为“世界冠军摇篮”的南京体育学院始终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特色办学理念,不仅培养出15位奥运冠军和101位世界冠军。“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体育大学’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科技兴校战略,切实强化科研成果产出,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嘉奖,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南京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朱传耿介绍。
据了解,大会发布了《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2016-2019)》;颁发了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等18个单位28篇论文获得了“青年优秀论文奖”。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冯连世分别作了题为“信息新时代的计算新范型与体育新应用”“运动促进健康的科学与文化思考”和“科技助力奥运备战”的大会主题报告。
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国内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最大规模和最高层次的综合性体育学术会议,是全国体育科技工作者展示最新体育科研成果、科技成果和交流科技信息的盛会,享有“体育科技界的全运会”的盛誉,迄今已举办十届。本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在新时代体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举办的一次盛会,大会以“体育的科技力量”为主题,设立了2020东京奥运会全面参赛与成绩提升、体医融合的健康促进研究、现代化体育治理体系构建等119个专题论坛,运动处方应用与推广、运动戒毒理论与方法等15个热点专题会场和2个位于国际体育科技前沿的国际论坛。
大会同期举办了“体育科技产品展”和“体育人才交流会”。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