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尽头陷入病痛折磨,治还是不治?

2019年11月01日 20:43:3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生老病死每个人都要面对,特别是有一些恶性肿瘤什么的到了晚期,治还是不治,如何去治,成为每个患者和家庭必须作出的抉择。有的人会选择不要过度治疗、减少患者痛苦的缓和医疗方式。今天(11月1日),第四届江苏省医养协作联合体大会在南京开幕,缓和医疗成为关注焦点。

  把"抢救权"交给病人自己 缓和医疗探索不断 

  在南京鼓楼医院的宁馨病房里,84岁的沈老先生入住已有一段时间。他是一名癌症终末期患者,医生判断他的存活期可能不超过一年。疼痛几乎让他整日无法入睡,为了让他尽量平静安宁地度过最后的时光,家人带着他来到了这里。沈老告诉记者,现在疼痛已有缓解,睡眠也有了改善。

  与以疾病治愈为目的治疗方式不同,缓和医疗中,医生采取的是减少痛苦、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方式,目的是让患者尽量舒适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于成功介绍:“我们可以上门服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科学、人文地关心终末期患者。”

  突破观念桎梏   缓和医疗普及任重道远

  与医疗机构的积极倡导形成对比,缓和医疗在市民群体中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有市民表示支持:“既然已经得了不治之症 ,我真的觉得没有必要折腾自己,让自己好好过剩下的时间。”

  也有人提出:“该治还是要治,因为一个人活着还有责任感的问题要考虑。”

  还有市民表示,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会选择缓和医疗的方式,但如果是发生在父母身上,作为子女无法接受:“因为作为子女,肯定希望他们有更长一点时间陪伴我们。”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省内,设有缓和医疗门诊或病房的医疗机构仍是少数,而且多数都"隐藏"在肿瘤内科、老年医学科里。江苏省老年病医院院长许家仁解释:“缓和医疗不是大家理解的放弃治疗,我们不采取有创伤性的治疗,我们所采取的积极治疗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在有生之年的生活质量。在研讨会中我们特别关注这部分内容,希望能够改善缓和医疗现状,我们要让大家能够公开地、坦诚地,很轻松愉悦地来看待缓和医疗。”

  如何推动缓和医疗的发展?有专家建议,建立系统的服务体系,让公立医院之外的养老机构、服务机构能共同参与这项工作。同时,我们需要提高医生护士在这方面的专业化水平,让有意向接受这类服务的老人和家属,能够安心放心。还有人表示,可以考虑将缓和医疗纳入医保体系。最后我还想说一句,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过程,我们注重"生"的教育,也要学习"逝"的教育。正确认识死亡、面对死亡,才能更加珍惜"生"的过程,有尊严地告别人生。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范洁萍 编辑/玉洁)

layer
快乐分享